賊喊捉賊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師濤「……對群眾關註的熱點、難點問題,要嚴格按照中央精神、按照大局要求來把握,向積極的方面引導,防止負面效應。涉及學校和學生問題的報導一定要慎重把握,對學校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一些容易引發學生不滿情緒的事件不要擅自報導,有關稿件要送教育部門審閱。對國有企業下崗職工生活困難和農民負擔過重的問題,要積極引導,慎重把握。對一些地方發生的群體性上訪、請願、鬧事等事件,對某些金融機構支付困難、擠提存款等消息,不宜公開報導。對突發事件的報導要按有關規定處理。一定要進一步增強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切實把好關口,不給錯誤的東西提供傳播陣地,堅決杜絕一切可能激化社會矛盾、誘發不穩定因素的報導。」
以上是中中共中央宣傳部新聞局《內部通信》1999年第8期,《第二季度宣傳報導意見》關於需要註意的問題中著重強調的論調。這種論調,作為任何一家新聞單位,每年都要傳達、學習幾次,念幾遍「緊箍咒」,大家走走過場,一聽了之,一笑了之,誰也不去想那麼多。偏偏世上最怕「認真」二字。我就覺得「錯誤的東西」這幾個字看上去特別刺眼。
國有企業下崗職工生活困難,是誰造成的?農民負擔過重,是誰造成的?群體性上訪、請願、鬧事等事件,又是誰的錯誤造成的?對這些錯誤不批評、不曝光、不讓國家的主人們知情,反而倒打一耙,把這些事件說成是「錯誤的東西」,把編輯、記者的嘴捂住,把黨的「喉舌」捏成細細的「太監之聲」。請問:這不是「賊喊捉賊」,又是什麼呢?
發稿:2001年4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