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久戰鬥有利法輪功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美國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資深研究員裴敏欣法輪功已成為中國政府最難對付的政治挑戰之一。雖然從法輪功的政治實力、組織規模,和道義感召力來看,它不足以直接威脅中國政府。但是,中國的領導人已把能否解決法輪功問題,視為檢驗國家政權權威的一個標準。所以一旦北京無法全面和徹底地消除法輪功的影響,中國政府領導人的個人權威和共產黨的政治地位將不可避免地受到負面沖擊。
經政治洗禮漸極端化
在一九九九年七月中國政府宣布法輪功為邪教並予以取締之後,大部分分析家認為中國政府的果斷措施很可能置法輪功於死地,幾乎沒有人能預測它的活力竟如此頑強。在過去的一年半中,法輪功不僅沒有被真正取締,而且逐漸掌握和運用了一整套復雜和有效的戰術來對抗政府的壓力。
值得註意的是,在一九九九年七月法輪功基本上不是一個政治組織,但經歷了這一年半的政治洗禮後,它已日益極端化,對政府的威脅要比以前更大。
中國政府在取締法輪功這一戰役中受挫有多種原因。
第一、法輪功成員及時糾正了以前的錯誤,改變了反抗戰術。在一九九九年四月,法輪功在中南海前的大規模靜坐抗議是一個嚴重的戰略錯誤,也是導致它和政府正面沖突的導火線。但是,當政府全面取締法輪功後,其成員放棄了這種愚蠢的「陣地戰」方式,而采用了毛澤東著名的「持久戰」和「遊擊戰」策略。從法輪功的角度而言,和政府的這場較量是「不敗即勝」,只要政府一天未能真正從組織上和精神上消滅它,法輪功就有希望東山再起。
向國際顯示自己存在
因此,在過去一年來,法輪功成員不時在中國政治中心象徵的天安門廣場舉行各種形式的抗議活動,以顯示自己的存在。這種抗議往往是小規模的,組織成本很低,事發前不容易被發現。因為法輪功的資源有限,這一「細水長流」的戰術其實就等於進行沒時間限制的「持久戰」,最終在某種程度上拖垮對手。
第二、法輪功很有效地利用了各種國際資源來進行這場「持久戰」。其成員在西方各國的政界和媒體中十分活躍,博得國際輿論同情。
最重要的是,這一系列活動使有關法輪功的報道經常在西方大眾傳媒中出現。這種新聞「曝光」是法輪功夢寐以求的,因為這不僅能給國內的成員精神支持,而且還可以向國際社會顯示自己的生存。
最後,中國政府未能真正有效發動廣大人民群眾參與取締法輪功這場鬥爭。如果是在毛澤東時代,像法輪功這樣的組織恐怕早就被群眾鬥爭消滅了。
可是,在目前的中國,人民群眾對政府的信任程度已大大降低。同時,政府官員的腐敗和無能使一般平民無法認同政府的政策。政府的宣傳手段都顯得過時,甚至過分。
要扭轉這一被動局面,中國政府必須先檢討一年半來的策略和戰術。如果想要真正在和法輪功的鬥爭中取勝,政府將不得不依靠人民群眾的支持。這將要求政府改變許多慣性做法,用現代政治手段來解決一個現代的政治問題。 但是,這正是中國政府所做不到的。
發稿:2001年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