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的道德現狀──中國社會道德問題面面觀(4之1)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唐元雋目前中國的社會道德敗壞現象十分嚴重。這已引起人民的
強烈不滿。各種媒體發出的「道德滑坡」的驚呼,也透露
了統治當局從上到下無法掩飾的憂慮和無奈心態。──道
德的基礎是什麼?如何重新確立道德理念,進而弘揚一個
民族的精神價值,已成為目前國人最為關心的問題之一。
近20年來,中共為鞏固統治,在經濟方面采取一條務實路線,逐漸由集權式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多種所有制出現後,雖然經濟的發展給人民生活帶來一些改善,但如其它專制社會一樣,對社會生活的嚴密控制,使得統治權力很容易就介入了國家資源的配置。由於當權者缺少監督,又沒有自律的精神,普遍的權錢交易就形成,並破壞了公平、公正的原則,使社會人際關系在嚴重不平等的情況下日趨緊張。
與此同時,在社會商業化的趨勢下,不擇手段追求私利的做法得到鼓勵和確認,各種職業觀、義利觀的變遷,使中國人的人生目標和價值取向日趨繁雜分離,人與人之間難有赤子之心相待,傳統的「仁、義、忠、恕」之道更無可行之處。在原來十分抽象和虛假的「公有制」經濟下,原本大多數社會成員沒有支配生產資料的權力,對公有設施和財產很難產生愛護的觀念,只有漠不關心或侵占、損害。現在由制度不合理壓制所帶來的遭遇,更直接導致人們道德生活的迷茫、行為規則的混亂。
盡管文明的趨勢是永遠上升的,但是,社會道德良心已經進入了它的休眠狀態。這方面整體墮落的形勢十分明顯。在這當中,官德、吏德的敗壞尤為突出。民間流傳有「官場賭場,黑道白道」、「公檢法、國地稅,流氓地痞黑社會」的說法。在現實官場中,官員們利用權勢巧取豪奪、貪汙受賄,把追求升官發財、無節制的享受做為為官的目的。而玩忽職守、吹牛拍馬、虛浮之風、假話之風、當面一套、背後一套、官僚主義、媚上壓下早已成一代官場風氣。更有甚者,官匪勾結魚肉百姓。這種種敗壞行徑對當局所謂共產主義道德意識說教是有力的嘲弄和否定。獨裁專制使無道德的政治行為長期泛濫,道德傳統盡失、人性回歸自然、私欲放縱成災。這些雖做為官場的外部表現,但與人內心深處長期以來唯上是從、不問真假,進而是非不辨、好壞不分、善惡不明、優劣榮辱不知及腐朽沒落人生目標的確認結果有很大關系。
官場的糜費奢侈、不計後果的及時行樂風氣,也極大地影響了社會風俗。吏治的敗壞更使它失去了以身示範和教育人民的作用。上行下效,在嚴酷而不公正的經濟競爭下,面對廣告化、千面人,粗俗低下的個人主義道德倫理觀在民間的滋生漫延,許多人視道德為兒戲,出現懷疑、否定道德的傾向。職業道德的下降首當其沖。各行各業都表現出前所未有的金錢至上觀念。從人們日常生活感受到各種大案、要案的出現。黨、政、軍、司法、工、商、無不腐敗。就連一向清白的醫療、教育二界,也只顧撈錢、見死不救、拒學門外。以往「懸壺濟世」、「桃李滿天下」的贊譽,早已被褻瀆。這足以反映整個社會墮落之深。假藥、假米、假煙酒、假合同、假學歷、假新聞、虛報數字的假政績、以及各種假貨充斥市場。
在華而不實、虛假輕浮風氣的籠罩下,受愚弄而沒有知情權的民眾,或者違逆俗流遭受孤獨痛苦,或者變成一群利祿之徒。近年來在中國大陸興起的法輪功健身活動,得到民眾的普遍響應和參與,一個「真、善、忍」的信念就吸引了千萬人。足見廣大民眾對自上而下的社會虛假風氣的厭惡。
在現今的中國,很少有人關心社會和他人。品德正直、忠於自己的見解、關心國家前途命運、仗義直言的人逐漸消失。而自私自利、唯利是圖、言行不一、麻木不仁、隨遇而安、毫無原則、見機行事的人,則充斥社會的各個角落。更讓人擔心的是,年輕一代正在喪失對道德理念的關懷和追求。許多人不問世事、狂熱淘金、甚至踐踏國法。經濟犯罪大有年輕化、知識化的趨勢。大量例證可說明這一現象。
不良的道德情感所導致的墮落,引起了嚴重的後果。它降低了中國人的整體素質,損害了我們民族在世界大家庭中的形像,成為今後國家發展進步的障礙。今天,我們看到的是這樣的情景:道德墮落使社會人際關系正陷入分崩離析的可怕狀態中;社會生活的無序化,使社會成員無所適從,從而產生強烈的焦慮和痛苦感;道德真空帶來的麻煩不斷增多;人的行為很難再找到共同的倫理依據;人們對環境和國家資源的破壞現象日益增多──所有這些從根本上說,也窒息了人的生活空間,阻礙了物質生活的繼續提高。目前的中國,人心混亂、犯罪率上升。我們民族正失去面對世界生存和發展的基本精神力量。
中共當局重視發展經濟,並極力保持所謂的「社會穩定」。但另一方面,它對思想、文化、以及公民的基本自由,采取控制壓制的作法。這使人民的精神財富處於匱乏狀態,勢必造成人們心靈上的畸型。當局宣傳媒體在較早前曾將「道德滑坡」歸結於改革開放後西方國家輸入腐朽的資本主義思想所致,甚至以此為藉口反對自由化思潮。其邏輯十分荒謬。官方靠政權力量推行灌輸的「共產主義道德意識」在中國起主導作用。部份歷代相沿的、如「仁、義、忠、孝」等傳統道德對民間意識也起一定支配作用。道德意識一經形成,具有相當的持久性和穩定性,無論怎樣看來,也不可能被西方腐朽思想一觸即潰。事有必致、理有固然。我們只能從統治當局所提倡和維護的道德體系的真實與合理性上尋找原因,來分析一下它的本質。
http://asiademo.org/
發稿:2001年2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