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帽兒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 |
早上起床喝牛奶,你會問奶裏是不是摻了水?在市場中買燒鴨,你又擔心來自“地下加工廠”的“名牌”;抽煙的時候懷疑是假煙,喝酒的時候沒準喝的正是假酒。穿著警服的未必是警察,掛著軍牌的汽車大多不來自部隊;走在路上,一個陌生人沖你一笑,你馬上會警覺起來:這廝是不是有什麼企圖?在路邊聲稱“考上大學沒錢交學費”可憐兮兮的小女孩可能就是丐幫中的要員或大將;付錢的時候,對方多懷疑你的是假鈔,而找錢的時候,你又擔心對方的是假鈔。兒子興高采烈告訴你數學得了100分,你可能又在懷疑這小子是不是抄了同學的答案?……
一個在俄羅斯做生意的中國倒爺,剛到哈巴羅夫斯克的時候沒有戴皮帽子過去,當地冬天的氣溫達到零下30度,他外出送貨的時候凍得不行,捂著耳朵在雪地裏跑,這時“啪”的一聲,一頂皮帽子扣在了他頭上。回頭一看,一個俄羅斯漢子站在他面前,用生硬的漢語說:“明天”,同時又用手指指表,再指一指腳下。
這個手勢語言已把一切表達得很清楚了──“中國小夥子,天氣這麼冷,不戴皮帽子怎麼行?先戴上我這頂吧,明天這個時候,來這裏還給我好了”。按理說,這個中國倒爺應當弄明白了對方的意思。
然而中國人的信用悲劇偏偏就這樣發生了。第2天,倒爺不但沒去還人家的帽子,還洋洋得意地嘲諷起借給他皮帽子的那個俄羅斯人:“你猜‘傻帽兒’這個詞是怎麼來的?傻瓜等帽子──傻帽兒,哈哈……”
這個倒爺的笑聲,毫不留情地把我們在信用方面一貫的民族自豪感和優越感擊得粉碎,“一諾千金”“抱柱之信”“誠信”等等名詞成了一個個毫無意義的哈欠。估計俄國人沒有想到,當年能夠勒緊褲帶還債的中國人,變化得如此之快。
(節選自骨龍<中國社會的三大汙染>原載<中國之春>)
發稿:2001年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