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就是史前人造的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現有的資料已經能證明月球是人造天體,而且它內部是空的。月球的天文參數證明月球不是自然天體。科學家們發現,月球是一個異乎尋常的天體,它比自然天體的衛星大得多。請看下列數據,地球直徑12756公裏,月球的直徑3467公裏,為地球直徑的27%。火星直徑6787公裏,有兩個衛星,大的一個直徑23公裏,是火星的0.34%。木星直徑142800公裏,有13個衛星,最大的一個直徑5000公裏,是木星的3.5%。土星直徑120000公裏,有23個衛星,最大的一個直徑4500公裏,是土星的3.75%。其他行星的衛星,直徑都沒有超過母星的5%,但是月球卻達到27%,這表明月球不是一般的天體。
月球不是繞地球旋轉,而是伴著地球對轉。其反常軸向自旋,速度非常之快,遠遠快於大小、距離與其類似的行星所應有的速度。
一般天然衛星的軌道都是橢圓的,而月球軌道卻是園形的(軌道半徑為38萬公裏),我們知道,只有人造地球衛星的軌道是園的。
月亮與同樣大小的行星相比,密度要小得多。預示它不同於其他行星,它內部可能是空的。
地球對月球的引力遠遠小於太陽對月球的引力,但月球卻沒有被太陽吸引過去而仍留在地球的軌道上。如果月球是一顆宇宙中的天然星體,那麼它一進入太陽系就會被個大無比的木星吸引過去而不會跑到地球身邊。所以,很難想象月球是在宇宙中自然形成的。
地球屬於類地行星,而類地行星除地球外,其他的都無衛星。也就是說月球不是地球的衛星,它更象人造天體。
月球內部是空的
月震試驗的證據。
地震學家通常用地震波研究地球內部的性質。同樣,科學家們可以用月震波研究月球內部的性質。美國宇航員以月面為基地設置了高靈敏度的地震儀將月震資料發送回地球。其中一臺由“阿波羅”11號的宇航員設置在靜海,另一臺由“阿波羅”12號的宇航員設置在風暴洋。這種高靈敏度的地震儀甚至能記錄宇航員在月面上的腳步聲。美國中部標準時間1969年11月20日4點15分“阿波羅”12號的宇航員用登月倉的上升段撞擊了月球表面,隨即發生了月震。月球“搖晃”了55分鐘以上。震動由小逐漸變大,至強度最大用了約8分鐘,然後振幅逐漸減弱直至消失。這個過程用了大約一個小時,而且“余音裊裊”,經久不絕。地震研究所的負責人莫裏斯·雲克在下午的電視新聞節目中傳達這個令人吃驚的事實時說,要直觀地描述一下這種震動的話,就象敲響了教堂的大鐘。震波只是從震中向月球表層四周傳播,而沒有向月球內部傳播,就象在一個完全中空的金屬球體上發生的。在地球上這種現象是絕對不可能發生的。這充分證明月球內部是空的,表面是一層殼。在“阿波羅”12號造成“奇跡”後,“阿波羅”13號的宇航員用無線電遙控飛船的第三級火箭使它撞擊月面,地點選在距“阿波羅”12號的宇航員設置的地震儀87英裏的地方。月震持續3小時20分鐘後才逐漸結束,月震深度達22英裏至25英裏。只有中空的球體才會發生這種形式的振動。“阿波羅”13、14號的宇航員還進行了多次月震試驗,最大的一次月震造成的月面振動持續了4個小時。
美國航空航天局的<<“阿波羅”16號與月面>>報告書談到,月震研究表明,月殼內部存在一個40英裏厚的“硬層”。科學家馮·布勞恩博士指出,在40英裏的深度振動傳播速度是每秒6英裏,這是巖石無法達到的,查閱一下物理學手冊,就知道聲音只有在金屬或金屬質巖石才能達到如此的傳導速度。振動在月球內部的傳導速度與振動在金屬中的傳導速度一致,科學家們推測月球內部存在金屬的殼體,而在殼體之上覆蓋著松散的10--20英裏厚的石塊層。烏德博士等人說這個松散層是在若幹億年的時間裏,塤石和小行星、彗星多次猛烈撞擊月面破碎後逐漸形成的巖石層。月球是史前人造的。美國航空航天局的科學家們根據得到的所有資料和數據制作了形形色色的月球模型,其中一個是用鈦(月球上有高純度的金屬)構成的中空的球體。
月球磁場的證據。
科學研究表明,宇宙天體都有磁場,而月球幾乎沒有磁場。科學家認為地球的磁場起源於地球內部的地核。地核分為內核和外核,內核是固態的,外核是液態的。它的粘滯系數很小,能夠迅速流動,產生感應電流,從而產生磁場,地球磁場強度介於0.35奧斯特-0.7奧斯特之間,由塤石的天然剩磁推測其他天體的磁場強度為0.59奧斯特。這就是說,所有天然天體都有磁場,象地球一樣,是實心的。而月球卻完全不同,根據“阿波羅”宇宙飛船采回的月巖樣品及月球表面磁場的直接測量,月球周圍的磁場強度不及地球磁場強度的1/1000,月球幾乎不存在磁場。它內部沒有象地球那樣的內核,它內部是空的。
月球密度的證據。
科學家們已經知道月球的平均密度是3.33克/立方厘米,地球密度是5.5克/立方厘米,幾乎相差一半。哈洛德·尤裏博士等科學家認為這是由於月球“重心”空虛所致。英國皇家天文學會的月球權威爾金斯博士在<<我們的月球>>一書中甚至估計月球中有體積約1400萬立方英裏的空洞。在1976年出版的<<阿波羅的宇宙旅行>>一書中,美國航空航天局的科學家萊波特·理查德·路易斯寫道,阿波羅11號、12號宇航員帶回的月面巖石標本的密度比地球巖石的密度要高得多(月球巖石的密度為3.2-3.4克/立方厘米,地球巖石密度為2.7-2.8克/立方厘米),它在月球重力環境下重量只有地球巖石的一半,而且只有月球的外殼如此堅硬,那麼其內部不就是空的嗎?所羅門博士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家,他對月球的重力進行了研究並提出,月球內部可能是空的。他的研究成果刊登在一分名為<<月球>>的國際性研究雜志上。他寫道:“根據‘月球軌道環行器’的觀測,使我們得以獲得了與月球有關的大量知識,尤其在重力方面。也就是說,月球內部很可能是空的……”。人類用現代科技的手段,認識到月球內部可能是空洞。
月球是史前人造的,月球實際上並不是我們地球的自然衛星,而是一個人造天體。其實,現在科技界有許多發現表明存在史前文明,在我們人類這次文明以前還存在著文明時期,其發展方式與現在完全不同。既然今天的科學家都能想到在太空中造一面鏡子,利用它反射太陽光照到地球上(北京時間1999年2月4日,俄羅斯“和平號”空間站上的兩名宇航員將“人造月亮”送入太空),人類有什麼理由懷疑史前人類在太空中造一個月亮的能力呢?
發稿:2000年11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