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緣歸大法道德升華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 五千文明 > 歷史回廊

範滂別母 萬古流芳(二文)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文/羅善

範滂別母 萬古流芳

東漢末年桓帝、靈帝時代,宦官專權,朝政十分黑暗。這時,朝中一批正直的官員對此極為不滿,而範滂就是其中較為著名的一個。範滂從小就以節操聞名,為朝廷所征聘,歷任光祿勛主事、功曹。範滂有澄清天下的大志,所以為官時,敢於整頓吏治,抑制豪強,反對宦官專權。為此,曾被朝中的佞臣,栽以“黨人”罪名(權奸們為了打擊朝中正直官員,誣陷他們結黨營私,稱他們為“黨人”),逮捕下獄,受盡刑訊之苦,後來總算獲釋出獄。範滂在獄中始終不屈,充分表現出剛直不阿的性格。

漢靈帝建寧二年(169年),權奸操縱朝政,又大肆逮捕“黨人”,加以殺戮迫害。這一次,範滂也免不了被列名其中。權奸將範滂視作眼中釘,一日不拔去,一日不肯善罷甘休。朝廷下了詔,緊急拘捕範滂。

督郵吳導,帶著逮捕範滂的詔書,來到範滂所在的縣中。吳導是個很有良心的官員,想到自己將不得不奉命去逮捕正直之士範滂,內心感到十分痛苦。在旅館中,他關上房門,手捧朝廷所下詔書,趴在床上痛哭失聲。範滂聽到吳導之事,心裏立刻就明白了,對旁人說道:“這一定是為了我的事!”他不但沒有逃跑,反而立刻主動到縣衙中投案。縣令郭揖,也是個正直的官員,見到範滂自動來投案,大吃一驚。他不假思索,立刻毫不猶豫地解下縣官大印,準備和範滂一起出逃。他勸範滂說:“天下大得很,隨處都可以藏身,先生為什麼要在這裏等死呢?”範滂對郭揖說:“只有我死了,這件事才能夠平息。我不敢既連累你,又讓我白發蒼蒼的老母親為此到處漂泊,不得安寧!”終於沒有肯出逃。

範滂被逮下獄後,他的老母親,來探望兒子,跟兒子訣別。母子相見,分外悲痛。範滂安慰老母親說:“我的仲博弟弟十分孝順,他會好好供養您老人家的。兒子馬上要跟從黃泉之下的父親去了。這樣,也可以說我們母子倆都各得其所。只是懇請母親大人,心裏丟開愛子之念,千萬不要過分悲傷!”範滂的老母親深明大義,她完全清楚兒子的所為,了解兒子的品性,所以,老人家並沒有表現得過分悲戚,而是勉勵兒子道:“我完全了解你的所作所為,你能夠與李膺、杜密這些以正直而著稱的官員齊名,死又有什麼值得遺憾的!”在生與死的關頭,範滂的母親,表現出了一個母親的偉大情操,她不勸兒子屈服退縮,而是激勵兒子為了自己的理想、追求高節,不惜犧牲,具有多麼崇高的精神境界!範滂則恭敬地跪下,聆聽老母親對他的最後教誨。聽完後,又起來鄭重地再次拜謝母親。範滂的母親,才含悲別去。

範滂此時心中感慨萬千,他對一道來探監的兒子說:“如今豺狼當道,壞人吃香,好人遭殃。我想教你作惡,可是惡卻是千萬不能作的!我想教你行善,可是我並沒有做任何壞事,卻落得如此下場!”說罷,他身邊的人都哭成了一片。後來範滂終於被權奸所害,死時年僅三十三歲。李膺、杜密、範滂等人死後,天下有識之士都暗地裏議論,大漢的天下恐怕是不會長久了。

據史料記載,宋代大文學家蘇東坡,就很受範滂母子的影響,每次讀到《範滂傳》,都受範滂母子為正義視死如歸的精神所感動,不由得放下書來,喟然長嘆。範滂母子的動人事跡,激勵著歷史上一代又一代人而名垂青史,萬古流芳!(《後漢書•範滂傳》)

身教重於言教 父子清廉相傳

胡質,三國•魏 淮南壽春(今安徽壽縣西南)人,少時就與當時蔣濟、朱績等人,聞名於江淮之間。後受別駕蔣濟薦舉,魏太祖曹操,任命他為頓丘縣令。魏文帝時,升任東莞太守,在那裏當了九年的官。後又任荊州刺史、征東將軍,封關內侯。胡質很有才能,所以為官時很有政績,所到之處,境內太平,士子百姓,生活安定。

胡質為官正直清廉,凡有朝廷賞賜或得到財帛等物,均隨時分送給部下,從不歸於私囊。嘉平二年(250年),他老病而死,家中除了朝廷所賜的朝服和自己的書籍以外,竟一無財物。朝廷聽人報告了他死後的境況,也大為感動。因為當時早於胡質一年而死的司空徐邈、衛尉田豫等,為官也同樣十分清廉,身後家無財物,朝廷為表彰這些清節之士,便特地下了一道詔書,詔書中表揚胡質等三人“忠清在公,憂國忘私,不營產業。身沒之後,家無余財”。(《三國志•徐邈傳》)又賜給胡質以及徐邈、田豫等幾家一些錢糧,布告天下,以表彰他們的清廉自持。

如果說教育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那麼,胡質對兒子胡威的影響是重在身教。俗話說:身教重於言教。自身的行為就是最好的榜樣,胡質一生以忠清著稱,其子胡威,由於受到直接的家庭影響,潛移默化,也養成了清正廉潔的良好品質。當年胡質在荊州當刺史時,有一次胡威從京城去荊州探望父親。由於胡質一貫不治產業,故家中十分清貧,胡威無錢雇車馬,更談不上帶書僮仆役之類,便一個人獨自騎著一頭驢上路。每到晚上停歇住宿,胡威都要一面放驢,一面揀柴。等驢吃飽,柴也揀得差不多了,再自己燒飯吃,他絲毫不以為苦。到荊州後,胡威在父親那裏住了十多天,便向胡質告辭,準備回家。臨別時,胡質拿出一匹絹來,給兒子當作路上的花費。胡威見父親竟會有絹匹,心中感到有些疑惑,問胡質道:“父親大人一向十分清廉高潔,不知道這匹絹是哪裏來的?”胡質向兒子解釋說:“是我的俸祿中節余下來的,給你當作路上的盤費。”胡威這才放心收下。

說來也巧,胡質帳下有個都督請假回家,正好趕在胡威回家之時。這個都督不敢明目張膽地提出伴送胡威回家,便先上了路,到百裏之外,故意裝著是偶然碰上的路伴,相隨著走了數百裏,路上時時幫助、照顧胡威。胡威越走越覺得奇怪,心想此人為何老是和我相伴,而且數百裏路走下來,還沒有要分手的意思?他知道直截了當一定問不出原因來,便略施小計,誘使這個都督說出了真相。胡威確知這位都督是有意要照顧自己時,便將父親給的那匹絹送給他,婉言要他不必再相伴而行。後來,胡威在寄給父親的信中特意將此事告訴胡質。胡質不但不因為這個都督照顧了自己的兒子而感激他,反而嚴厲責罰了這位都督,並將他除了名。做官做到如此清廉的程度,自然再也不會有拉關系通關節走後門之類的弊端了。

由於父子倆如此清正廉潔,所以名聲越來越傳揚開去。胡威後來也被朝廷委了官職,先是擔任侍禦史、安豐太守等,後升任徐州刺史。跟父親一樣,胡威做官同樣很有政績,所任之處,民風淳厚,社會安定。

後來由魏而入晉,晉武帝時,一次胡威入朝,武帝談起當年胡質為官的政績,又談起其清廉,十分贊嘆。他問胡威道:“你和你父親相比,到底哪個更清廉一些?”胡威回答說:“我不如我的父親。”武帝問:“你父親在哪方面勝過你呢?”胡威答曰:“我的父親清廉,惟恐為別人所知道,而我清廉卻惟恐別人不知道,所以說和父親相比,我還差得很遠!”(《晉書•胡威傳》:“(胡威)後入朝,武帝語及平生,因嘆其父清,謂威曰:‘卿孰與父清?’對曰:‘臣不如也。’帝曰:‘卿父以何為勝邪?’對日:‘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是臣不及遠也。”)晉武帝十分感慨於胡威的直率明理,後來又升胡威為右將軍、豫州刺史。到最後,更召他入朝,任命他為尚書,加以奉車都尉的官職。

盡管晉武帝一再重用他,胡威卻照樣敢於犯顏直諫,決不留情。有一次,他向武帝諫言,說政令太寬,以至許多朝廷大臣都不遵法令,晉武帝辯解說:“對尚書郎以下的官員,我並沒有加以姑息。”胡威答道:“我所奏之事,目的哪裏是要管束那些小官吏呢?正是要約束住像我這樣的朝臣,才能夠整飭社會風氣,嚴肅法紀!”

胡威於太康元年(280年)去世,朝廷追贈他為鎮東將軍,給以謚號曰“烈”。胡質、胡威父子倆一生清廉,其事跡載於史冊,給後人以很大的啟迪。

(《三國志•胡質胡威傳》、《晉書•胡威傳》、《三國志•徐邈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