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傳家子孫得福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明慧周報:中國版 編輯姚文田高祖為官造福子孫
清朝官員姚文田,是浙江湖州人。嘉慶己未年元旦,他的一位同鄉夢見自己來到一所官府中,在一片喧嘩中,聽見有人大聲傳道:“狀元榜出來了!”但見朱門大開,兩個紅衣官吏手持黃旗步出,旗尾各掛著同色布條,分別寫著“人心易昧”“天理難欺”。這人醒後,不解夢中之意。
姚文田考中狀元後,有人把這個夢告訴了他,姚文田沈思許久,猛然驚覺道:“這是我去世高祖說過的話啊!他當年任職皖江提刑時,獄中有兩人遭人誣告而被定死罪,我的高祖查明此事沒有證據,準備釋放他們,此時誣告者送來二千兩銀子,請他務必判那兩人死刑。我的高祖說:‘人心易昧,天理難欺。如果拿了錢枉殺無辜,天理不容啊!’堅辭拒收賄賂。遭人誣告的兩人後來無罪釋放。旗尾上所書的,難道是這件事?”
姚文田持己方嚴,為官耿直。嘉慶四年高中狀元,道光七年遷禮部尚書。(《北東園筆錄》)
聶醫生拒色世世子孫一人官
儀州華亭有一位醫生,醫術頗為精湛,名叫聶從志。他的同鄉邑丞的妻子李氏曾經罹患重疾,一度生命垂危,幸得聶醫生的治療,得以康復。
一天,她的丈夫前去鄰郡辦理公務,李氏謊稱舊疾復發、水腫,派人去請聶從志。聶從志到了之後,李氏對他說:“上次險些病亡,幸得先生治療,得以復生。考慮到世間之物不足以報答先生救命之恩,今天我願以身相報。”
聶從志一聽,驚懼不已,婉言力拒。李氏哭著哀求著,堅持委身相報。聶從志是位正直之士,豈會做這等有辱醫風醫德之事。他急忙轉身離開,徑自火速回家。李氏再派人去請,聶從志終是不來。
等到夜裏,李氏盛裝打扮,直接推門進入聶的屋室。不知廉恥地糾纏著,聶從志奮力掙脫而去。這件事便到此為止,聶從志從未對人提起過。
過了1年多,儀州推官黃靖國患病,昏迷之中被陰差帶入冥界作證,他本未到壽,冥官令陰差送他還陽。黃靖國還陽之前,有1個冥吏叫他稍留片刻,帶他來到1條河邊,只見獄卒揪著1個婦人,持刀剖她的腹部,為其洗腸。
此時,旁邊忽來一位僧人說:“這個婦人是你同僚的妻子,曾想與聶從志私通,聶從志沒有答應。聶從志見美色而不動心,可謂善士。本來聶從志壽數60,因拒色積德,神明為他延壽一紀(12年),並每一世賜予他子孫1人當官。這名婦人則減壽12年。為了去掉她的淫心,所以在此為她洗腸。”
黃靖國素來與聶從志有往來,交情頗深。他醒後,專程趕至聶家,向聶從志詢問此事。聶從志聽罷,吃驚地說:“李氏與我私語時,沒有任何人聽到。而且她到我家時,只有我一人獨自在家。此事就我和那婦人知道。您是從何處聽來的?”
黃靖國就將去地府的所見所聞,全都告訴了聶從志。過不久,此事漸漸地就傳開了。
聶從志去世後,果然他的一個兒子科舉登科,他的孫子聶圖南則於紹興年間,做了漢州雒縣縣丞。
(《夷堅丙志》)
發稿:2024年10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