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能積德勝過存錢存物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文:高潔小時候,看到父母與村裏人很辛苦的為了一日三餐、為了一家人的生計而奔波,把存錢存物當作人生的第一要務,總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東西在腦海中,這好像不是人生的意義與目的所在,也很想探究人的福分的根源在哪裏。
那時也想著通過努力學習,到了大學就會學到這方面的知識。實際上真到了大學,發現絕大多數人的努力學習也是為了將來有份好工作,有個好的收入與前程,還是沒有逃脫人活著為了存錢存物這個範疇。
真正明白其中的道理,還是在走出校門,走向社會後,從明慧網、正見網閱讀了大量的傳統文化故事,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慢慢地悟到了人的福分與行善積德的關系。福分原來是從“德”中來,這才是根源。這其中有個交換關系,人想要的金錢、權力、健康、幸福生活等,需要自身積累的“德”去交換,有多大的德就有多大的福分,沒有德,要飯都要不著,因為沒有德去交換。這個“德”不在我們這個空間存,人眼也看不到它的存在。它在人體所在的另外空間存在,是白色物質。人行善吃苦,就能產生白色物質,白色物質越多,德越大,決定了自己在人生中的福分越大。
所以說,人在世間,想要自己以及後世兒孫有福分,家族長久不衰,就要積德,讓自己以及家族的白色物質增加,積累的越多越好。因為這是根本性的決定因素。
如何行善積德呢?筆者選擇了幾篇傳統文化故事,與讀者一起領略其中的真諦。
官吏拒報恩女福澤延後代
明朝神宗年間,有個姓趙之人在縣衙裏做一個普通官吏。當時有一個擔任指揮使的官吏由於受到誣陷而被冤枉下了牢獄。
姓趙的官吏知道情況後盡自己的力量為他昭雪了冤案而使他走出了囚牢。這個指揮使為了報答趙官吏對他的昭雪之恩,就想把自己的女兒送給趙官吏做妾。
趙官吏聽到後連忙搖手回絕說:“這使不得啊!”指揮使力勸趙接受自己的報恩之舉。不管指揮使如何連連勸說,趙還是不停地搖手,連說使不得、使不得!趙官吏自始自終一直拒絕指揮使的要求。
後來趙官吏的兒子趙秉忠坐著轎子去京城參加考試。途中趙秉忠坐在轎子裏感到好似有人一邊撫摸著轎子一邊說:“使不得的中狀元。”而且連說了好幾遍。結果趙秉忠果然考取了戊戌年的狀元。
趙秉忠回家後將這件事告訴了他父親,他父親感慨的說:“這是我20年前的事情,從來都不曾告訴別人,不知是哪位神明告訴你的啊。”
富商行善積德強盜繞著走
明朝嘉靖初年,江蘇儀征縣有一位開當鋪的金姓商人。金老板為人正直,出入都很公平,而且估物甚寬,限期也很長,不象一般當鋪那樣輕出重入。對於那些貧困老人前來典當,金老板常破例免息。而對於窮人,他亦是冬天免寒衣的利息,夏天免暑衣的利息,由此解救了不少人。雖然金老板行善多多,但當鋪的生意不但沒有蝕本,而且生意日益興隆。金老板也成為當地有名的富商。
有一年,鎮上來了一群強盜,很多富戶都被劫掠殆盡。但是奇怪的是,金老板家卻安然無恙。這自然引起了官府的懷疑,認為金老板可能與強盜有勾結。但是官府將強盜們全部捕獲審訊後,卻無一人承認與其有牽連。辦案的官員十分納罕,就詰問強盜為何不去搶劫金老板的當鋪。強盜們說,曾經幾次去金老板的當鋪,但每次都看到屋頂上有無數身披金甲的神,是故不敢破門冒犯。
官府和地方民眾這才明曉因果。原來正是金老板素日積德行善,才有神明護佑。官府不僅賜予金老板匾額以示嘉獎,還將其善行和善報廣為宣揚。
“一切福田,不離方寸。”方寸就是指的我們這顆心。我們每天都在面臨著人心的選擇,哪怕一件再小的事,只要用善心對待,就是在積德;同理,用惡心、邪心對待,就是在造業,等待的只能是惡報。古語云:1日有3惡,3年天必降其禍;1日有3善,3年天必降其福。願大家都能家庭和睦、安康。
發稿:2023年5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