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人生: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遠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文/貫明現實社會中的各種學校,都是以傳授知識和技能為主,教師很少給學生講授做人的道理。而一個學生如果沒有堅定的意志和寬廣的心胸,不論學習什麼專業,都難以達到高深的境界,也無法完成普濟天下的重任。古代的讀書人接受中國傳統文化的教育,氣度寬宏,眼光遠大而剛毅果斷。因此每當我的學生們畢業與我分手之時,我最喜歡寫給他們的留言就是曾子的名句:“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語出《論語.泰伯》,原文是: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曾子說的這段話翻譯成現代漢語就是,曾子說:“讀書人不可不志向遠大,意志堅強,因為他肩負重任,路途遙遠。以實行仁道為已任,不是很重大嗎?直到死才能甘休,不是很遙遠嗎?要擔負這樣的使命,沒有堅毅宏大的品格是不行的。” “士”是對讀書人的統稱,曾子是孔子的弟子,他著有《大學》和《孝經》等儒家經典,後世儒家尊他為“宗聖”。他認為讀書人不可以不胸寬大度,意志剛強堅韌,因為他重任在身而路程遙遠。
如果一個讀書人雖然飽讀詩書但卻沒有堅強的意志,狹隘的心胸遇到困難時就會中途退縮。做事沒有自己的意見和原則,那他就是一個懦弱無剛的人。試想一個懦弱無剛的人怎能為國家,為社會承擔起應盡的責任?這樣的責任沈重而久遠,這是由心中懷著堅強意志的讀書人實踐仁道理想決定的。孔子所講的仁道,精神就在於以仁愛的態度來對待國家、社會和別人,為此就要承擔起救世救人的責任。而曾子在進行仁德教育的同時特別強調人生的理想和堅定的意志。所以我也經常對年輕的學生們講:要想承擔對國家、社會與家庭的責任,必須要有“弘毅”。讀書人必須有遠大的抱負和堅強的意志,因為他對社會責任重大,要走的路很長。弘毅就是抱負遠大,意志堅強。對一個想要有所作為的人來說,遠大的抱負、堅強的意志,是缺一不可的。
曾子的這兩句名言後來就演化成了中國儒家人格中的所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換一種表述就是“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一個人在顯達的時候能以天下為己任,而在困窘之時還不放棄個人修養,還能心懷天下,這就是君子所為了。在孔子之後,中國古代有許多名士當自己窮極潦倒的時候,還念念不忘蒼生黎民。詩聖杜甫在自己的茅屋僅能容身,破敗漏雨之時,他想的卻是“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范仲淹認為一個士人不論是“居廟堂之高”還是“處江湖之遠”,都應該系念天下君民,都應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樣博大的胸懷與這樣高遠的志向,都是源自於孔子的《論語》和曾子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發稿:2020年1月14日 更新:2020年1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