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中國舞:唐朝禮佛舞《四方菩薩蠻舞》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木木【新生3月20日訊】《舊唐書·曹確傳》記載,唐懿宗時的宮廷伶官李可及在安國寺創作了大型禮佛舞蹈《菩薩蠻舞》,又名《四方菩薩蠻舞》,最初是在安國寺建成之日表演,後每逢佛誕日,皇帝下令“於宮中,結采為寺”,表演此舞。
在這個舞蹈中,數百名舞伎以香油塗身,華蔓(梵文譯名,指一種由花朵串成用以裝飾身首的花環)披肩,打扮成菩薩的法相。“舞隊一出,如佛降生”,舞者曼妙的舞姿好似仙女下凡。
據說,其創作構思來源於南方的女蠻國向唐朝朝貢時帶來的《菩薩蠻舞》。根據唐代蘇鶚著的《杜陽雜編》記載:宣宗朝大中初年(公元847-851年),女蠻國入貢,獻其國樂珍寶,“其國人危發金冠,瓔珞被體,故謂之菩薩蠻。當時倡優遂制菩薩蠻曲,文士亦往往聲其詞。”懿宗時(公元859-872年),李可及用此曲編制舞蹈。
《四方菩薩蠻舞》通過優美的舞姿表達人們了對佛的敬仰,因此受到當時人們的喜愛。
發稿:2007年3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