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膚之愛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明心網】「怎麼辦?兒子的腳,傷口潰爛得愈來愈大了,誰快來救他啊?……」養父周益急得心焦如焚,可是,卻也束手無策!在那一九二八年、民國十七年的時代,醫藥不發達、醫療藥品不足的情況下,養父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十三歲的兒子――周金耀,躺在病上動彈不得,而且腳的傷口「發炎中s薄梗@貌糠菀燦從┥ⅰ⒙印?p>其實,周小弟的親生父母,住在彰化縣伸港鄉泉州厝,但因家境極為貧困,無法撫養小嬰兒,所以在他出生剛滿四個月時,就被親生父母以「四十圓」的代價,將他賣給一樣也是赤貧的同鄉農民周益。
可是,周金耀小弟在十三歲那年,於門庭行走時,不慎被石頭絆倒,跌傷右膝蓋關節。原本傷勢並不嚴重,但他隔天即步行四臺裏上學,四、五天之後,傷口遭細菌侵入,而逐漸浮腫、化膿。
當時,養父曾以「發油和草藥」為他敷傷,可是卻愈來愈惡化、也發炎腫脹;後來又請道士「施行法術」、以「符法」治病,但未見好轉,反而變本加厲,中s崩@茫?p>「怎麼辦?要往哪裏去呢?……」在拖延二十一天後,養父背著周金耀前往彰化看中醫,可是仍未見效!養父走不動、也背不動了,叫人用轎子擡著無法行走的兒子前進;當養父走到彰化北門平交道時,看著蒼天,茫然不知所措,真是「欲哭無淚」啊!
此時,剛好有一位老人迎面而來:老人見此情況,即告訴養父:「最好去找那個外國仔――蘭戴維醫師!」於是,養父即領著兒子前往「彰化蘭醫館」。
「蘭醫館」是英國來臺宣教、行醫的「蘭戴維醫師」所開設,可是,當他們前去求醫時,蘭醫師和妻兒正赴大陸山東省煙臺避暑;於是,其它醫生即先代為手術、控制病情,使其暫時脫離臉境。
後來,蘭戴維醫師攜眷返臺,亦細心照顧、治療周小弟的潰爛傷口;蘭夫人――「連瑪玉女士」更是經常坐在病床旁,教導周小弟唱詩歌、讀聖經、編織毛衣,以減輕他長期住院的痛苦與悲傷。
一天,蘭醫師看著周小弟的傷勢,心想:「現在他的傷口已經潰爛長達一臺余尺,面積太大,很難再生出『新皮膚』;甚至,如果控制不慎的話,恐怕也會並發成『骨膜骨髓炎』,到時候,可能難逃『斷腳截肢』的命運!」
「那怎麼辦呢?怎樣才能救金耀呢?」連瑪玉女士想到躺在病床多時、又聰明可愛的小弟弟,不禁心情焚急、悲從中來。「醫典上記載,有一種『植皮手術』,或許是治療此一癥狀的唯一希望……可是,這種手術要切割其它部位的皮膚,移植補到患處,使它再生新皮膚!」蘭醫師告訴夫人:「但是,這種『移植補皮』的方式,只是書本上的理論而已!」因為,在民國十七年那個年代,從來沒有聽說過有人做過「移植皮膚」而成功。
「那是不是要割金耀自己的皮,來移植呢?」連瑪玉女士問道。「可是……可是金耀的身體已經十分虛弱了,不能再割他身上其它的皮了!」蘭戴維醫師左思右想,又說:「而且,如果割養父周益的皮,則他必須長期療養,才能復元;可是,這麼一來,金耀就缺少人看護了!」
這時,連瑪玉女士很認真地對蘭醫師說:「假如割下我的皮膚,移補到金耀的傷口,是不是可是以治好他的病呢?」「啊?……割S.的皮膚?」蘭醫師一臉驚訝。「對啊!如果割我的皮膚給金耀,可以治好他的病,又有什麼不可呢?」當年四十四歲的連瑪玉女士真誠地對丈夫說:「耶穌基督為了愛世人的緣故,都甘心被釘在十字架上,流血舍命;而我們是『宣教醫師』,我們為了醫好金耀而割一些皮給他,又算得了什麼呢?」
天哪,要自己動手「割下心愛太太的皮膚」,而移植到腳已潰爛的臺灣小孩身上,我怎麼能做到?這是不是太瘋狂了?我怎能狠心割下美麗太太的皮膚呢?――蘭戴維醫師,當時的內心充滿著許多「掙紮」和「矛盾」!在考慮再三、別無選擇的情況下,蘭戴維醫師終於同意夫人的想法――親自操刀、動手術,切割心愛妻子的腿皮,來救治一名「垂危、病重的臺灣貧困兒童」!
手術進行當天,醫院全體人員都很緊張,尤其是擔任當時「醫學界罕見、史無前例手術」的蘭戴維醫師。蘭醫師先將太太全身麻醉,再切割她「右腿大片皮膚四片」(每片約一.伎懟⑷?汲ぃ緩笠撇怪烈脖蝗礪樽渺鬧芙鷚贛彜卻篤蒙絲諫稀梗僖越鶚糲咄幾哺恰?p>可是,四天之後,種植皮膚片因「異體移植排斥」而脫落,手術並未成功。後來,蘭醫生與其它醫生會診結果,皆認為所植皮膚片「面積過大」,所以一個月後,再采取周小弟自己左大腿少部份的皮膚,以細片撒播於創口,該各小片皮膚遂慢慢生長起來;四個月後,才又施行第二次植皮手術。再一年後,大片創口始得痊愈。
周金耀後來獲蘭戴維醫生夫婦資助,考進長榮中學就讀、又進臺南神學院深造,成為臺灣名牧師,也曾任彰化基督教醫院董事;而「蘭醫館」就是現在「彰化基督教醫院」的前身。
成為牧師的周金耀,在生前回憶說:「當時,我躺在手術臺動植皮手術時,因醫療藥品不發達,造成『麻醉藥力不足』,而於麻醉中蘇醒過來;當我睜開眼睛時,我側眼看見蘭戴維醫師,正在切割也被麻醉的蘭媽媽的腿部皮肉,當時我有如『觸電』一般地震駭!…….我猛然想起,蘭媽媽當天對我說,有人要切割皮膚給我的事,竟然是真的;但是,卻萬萬沒想到,所切的皮膚,竟然是切她自己腿上的…….」
後記:
蘭戴維醫師夫婦,於一九八O年離開臺灣,返回英國家鄉安享晚年;連瑪玉女士後來更榮獲英國女皇贈勛,表揚她在海外「切膚之愛」的偉大事跡。事實上,這個半世紀以前發生之「愛的故事」,在臺灣鮮為人知,甚至蘭戴維醫生夫婦在他們回憶書籍中,亦未提及,而是由當年接受皮膚移植、後來成為牧師的周金耀先生,為了感念連瑪玉女士偉大義行,而對外述說。連瑪玉女士雖「切割己膚助人」,卻未影響她的健康;相反地,上帝反而加倍地祝福她,使她得享高壽,活到一O一歲,而於一九九四年,才蒙主恩召回天家!蘭戴維醫師和連瑪玉女士,可說是真正的「快樂高手」,因為他們深信――想要獲得真正的快樂,是「心中有愛」,也「分擔他人的憂勞與痛苦」!雖然連瑪玉女士切割她的皮膚,在肉體上很痛苦,然而她的心靈,卻是「快樂無比」因為「快樂」對她而言,並不是「遊山玩水、吃喝玩樂」,而是去幫助一個「卑微、無助的人」。
本文為戴晨志所著之「快樂高手」,文中故事則由彰化基督教醫院「切膚之愛基金會」提供
發稿:2006年1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