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的故事:花中之後--玫瑰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 |
【明心網】“玫瑰”,是屬於薔薇科 (Rosaceae)薔薇屬(Rosa)的野生種,原產於臺灣,學名叫Rosa rugosa Thunb.,它的最大特征是花謝以後,會結肥大、紅色的果實,美麗如紅玉,所以才被稱作“玫瑰”。
在大陸上雖然還有許多薔薇屬植物,如月季花 (Rosa chinensis L.) 、金櫻子 (Rosa laevigata M.)、香水月季 (Rosa odorata S.)、十姐妹 (Rosa multiflora T.)…等分布於各地,不過,它們常被采集用來作藥或香料,少被人栽培,只有玫瑰是較早被栽種在庭園中觀賞的。尤其後來又經過千百年來不斷的培育交配,血統非常復雜,無法細分歸類,因此,人們也就習慣把所有栽培的薔薇屬植物都稱作“玫瑰”。
![]() |
粉紅色玫瑰 |
玫瑰是從古至今為全世界人類共同欣賞喜好的花卉之一。它有優美的花形,鮮艷的色彩以及四季開花的特性,不僅高雅大方,人見人愛,而且在英國還曾經發生過一場有名的玫瑰戰爭呢!
所謂玫瑰戰爭 (War of Roses),是指英國歷史上,發生於西元一四五五年到一四八五年間的貴族內戰而言。在這卅年裹,英國貴族們為了王位繼承,分成兩大勢力,爭戰不休。其中一派自始即以約克家族為首,並且用白玫瑰為標記;而另一派則先由蘭卡斯泰家族領頭,再由以紅玫瑰為徽號的都鐸家族取代,因為分別拿著紅、白玫瑰的旗幟作戰,所以才叫做“玫瑰戰爭”。這裏要特別註意的是:根據後來歷史學家考證,都鐸前面的蘭卡斯泰家族,並沒有用玫瑰為符號的習慣。
戰後的一五五一年,有一位著名的玫瑰育種家尼古拉.曼達期,為了紀念這個有名的“玫瑰戰爭”,曾經把他育出的一種粉紅色玫瑰新品種,命名為“蘭卡斯泰和約克”(Lancaster and York),藉以慶幸紅、白玫瑰相爭的結果--兩族通婚,合而為一,奠定了日後中央君主集權專制基礎。後來英國人為了隨時記起封建制度崩潰前這一場長期內戰的教訓,更決定采用 “玫瑰”為國花,並以紅、白兩朵玫瑰花為其皇室徽號,以象征兩個家族的和解統一。
玫瑰在人們心目中,自古以來即占有相當重要地位。這可能是因為它同時兼備了優美的花色、花形和花姿,以及樹身娉婷、枝葉曼妙的關系。在萬千種花卉中,玫瑰早已傲視百花,艷冠群芳,成為男女老少,人見人愛的高雅花卉。
在古埃及時代,當時的女王--可麗兒帕脫拉 (Cleopatra)為了熱烈歡迎羅馬英雄--安東尼,曾經用有高雅香味的玫瑰花瓣,厚厚地鋪在地板上,使得大英雄安東尼在踏上芬芳的玫瑰地毯時,情不自禁地向女王請求,希望死後也能埋葬在玫瑰花瓣之中。另外,許多希臘詩人、歷史學家和植物學家,也曾經先後一致贊賞,公認玫瑰是最受人喜愛的花卉。譬如大約在西元前六百年,一位女詩人撒芙歐(Soppho),就曾經歌頌玫瑰為花中之後(Queen of the Flowers),使得美麗的玫瑰,因此又多了一個“花後”尊號。
總之,在古代歐洲,玫瑰是奢侈和繁榮的象征,同時也是愛的代表。可是,在我們中國,花後玫瑰卻另有一個別名--“買笑花”。根據史書記載,這是由於漢武帝 (劉徹)和其妃子--麗娟的一段對話而來的。
有一天,漢武帝和寵妃麗娟一齊到後宮禦花園看花,正好碰到玫瑰花盛開,姿態非常優美,好似含笑般楚楚動人。武帝見後心情開朗十分愉快,便開玩笑地向麗娟說:“這些花的樣子,真像S.(佳人)的笑容啊!”麗娟也半開玩笑地回答:“這笑可是可以買的?”武帝說:“可以呀!”沒想到麗娟真的拿出百斤黃金,做為“買笑錢”和武帝高高興興地玩了一整天。從此,玫瑰因而多了一個不很高雅,甚至有點侮辱性的別號“買笑花”。
![]() |
在我國歷史上有很多詩人墨客,作了不少歌頌玫瑰的詩詞佳句。如一首名叫<山居夏日>的詩,形容夏天庭院裏的玫瑰說:“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以及唐人孟郊的詩形容玫瑰盛開的情景說:“忽驚紅琉璃,千艷萬艷開”等。
而近代也有一首名叫<紅薔薇>的流行歌曲,以哀怨回腸的歌詞:“紅薔薇呀紅薔薇,夜來園中開幾蕊,有在枝頭照在水,吩咐東風莫亂吹。紅薔薇呀紅薔薇,早來園中多露水,枝枝葉葉盡含淚,問你傷心是為誰?”廣流民間,幾乎人人都會哼上一兩句。
這首歌,在民國四十年代,由老牌歌星雪華唱紅以後,多年來一直歌聲末衰,可是,知道其創作過程中一段如詩如畫軼事的人卻不多。
<紅薔薇>的作者有三人:即郭芝苑、詹益川和盧雲生。郭是作曲者,詹是作詞者,而盧是修詞人。創作的起源地則在郭的老家--苗栗縣苑裏鎮。
郭芝苑十六歲時,因吹奏口琴而和音樂結緣,早年曾到日本研習音樂,由於右手先天上的缺陷--五指無法完全伸張,斷絕了撫摸樂器的演奏途徑,不得不轉向作曲方面發展,而成了作曲家。臺灣光復後不久,郭芝苑學成歸國,那時臺灣同胞歷經日本壓迫統治投回祖國懷抱,大家的民族意識都非常濃厚。郭芝苑站在音樂崗位上,協同知友詹益川積極從事民謠詞曲創作。
民國四十年的某一天,詹益川前往苑裹鎮拜訪郭芝苑,在郭的住宅前院,看到滿庭盛開的紅玫瑰,非常喜歡,久久不忍離去,靈感泉湧,隨即創作<紅薔薇>詞,交給郭芝苑配曲。
詹、郭兩人初作的<紅薔薇>詞曲,是用臺語演唱的,低回哀怨,十分感人。當時臺灣省教育會正在征求“新選歌謠”,臺語歌詞的<紅薔薇>經過盧雲生修改並譯成國語後,亦參加應征,結果獲選。在臺北中山堂發表後,一鳴驚人,廣為流傳,後來並被選為高中音樂教材,成為有名的臺灣歌謠之一。
通常鮮艷的花多半不香,而香花則常常是白的。但在少數例外之中,玫瑰就是又香又有豐富色彩的一種。難怪它受到許多人喜愛。至於它的另一個特性--多剌,恐怕是因為它太可愛了,為了提防人們采摘折損,才不得不與生俱來這種自衛的武器吧!
由於玫瑰是原產於溫帶地區的花卉,所以在屬於亞熱帶氣候的臺灣平地栽植,必須選擇耐熱品種,栽植在陽光充足、通風和排水都好,並且稍帶黏性的土壤裏,生長發育和開花才會正常。同時為了促使萌發新枝,以增加花朵數目,在成長期間,除了平時要註意灌水和施肥外,還得在春、秋等季節適當修剪,以避免花數愈來愈少,花徑一次不如一次。
依照芝加哥玫瑰資料中心的說法:“不同顏色、不同花期的玫瑰放在一起,這束花就能表示出它完整的意義,而不僅僅是某一種想法而已”。因此,應用玫瑰布置或者送禮,還得註意它所含有的花語和花意。下面僅舉幾個例子,以供參考:
紅玫瑰表示“我愛你”,也代表尊敬和勇氣。
白玫瑰有“你是莊嚴的”和“我尊敬你”等多種含義。
紅、白玫瑰成束或有紅邊的白玫瑰,有“和諧”的意思。
單獨的一朵玫瑰代表天真純潔,假如是盛開的話,表示“我愛你”或“我仍然愛你”。若是一束盛開的玫瑰花,則表示謝意。
雕謝的白玫瑰有兩種意義:“逝去的美貌”和“你沒有給人留下印象”。
兩朵玫瑰系在一起暗示訂婚或即將來臨的婚姻;一朵盛開的玫瑰和兩朵花蕾放在一起表示秘密。玫瑰做成的花冠是美德的代表;葉子則通常是希望的象征。@
發稿:2005年9月29日
更新:2005年9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