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就在身邊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周江海【明心網】“快樂就是這樣,它往往在你為著一個明確的目的忙得無暇顧及其它的時候突然來訪。”蘇格拉底如是說。一群年輕人到處尋找快樂,卻遇到許多煩惱,於是他們向蘇格拉底請教:快樂到底在哪裏?蘇格拉底說:“你們還是先幫我造一條船吧!”這群年輕人開始不太理解,既然是來請教,蘇格拉底的話又不好不聽,或許造好了船就會得到蘇格拉底正面的回答。就這樣,他們暫時把尋找快樂的事兒放到一邊,找來造船的工具,用了七七四十九天,造出了一條獨木船。船下水的那一天,他們把蘇格拉底請上船,一邊合力搖槳,一邊高聲唱歌。這時,蘇格拉底問他們:“孩子們,你們快樂嗎?”年輕人齊聲回答:“快樂極了!”
這則小故事使我茅塞頓開,它至少給了我兩點啟示。
第一,快樂是一種感受、一種體驗,它就存在於我們的工作和生活之中,不必刻意去尋找;第二,我們的快樂是由自己創造的,別人的賜予是對我們付出的回報。這使我幡然省悟,原來快樂時時刻刻都伴隨著我們,只是我們不曾註意罷了。
人到中年,事情陡然多起來。上要照顧老人,下要教養子女,負擔日漸沈重;我工作了20年,卻還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名堂”,壓力與日俱增。面對同樣的問題,現在卻是另一種體會。家庭負擔也好,工作壓力也好,快樂不正是從挑擔和減壓中獲得的嗎?把煎好的藥湯端到臥病在床的老人面前,再一口一口地餵他吃下,是盡了為人子的一份孝;為子女輔導作業,指點迷津是盡了為人父的一份責;給妻子買一份生日禮物,雖說遠遠談不上奢華,卻盡了為人夫的一份情……當一家老小坐在一起吃著自己烹制的家常便飯的時候,那種日復一日的溫馨和快樂我們是不該忽略的。
平凡的一朝一夕中,我再不敢對生活粗心大意了。雖然快樂與我們結伴同行,但也要我們去細心地感受。上課鈴響了,學生全體起立,向站在講臺上的我道一聲“老師好”,我有受人尊敬的喜悅,我再向他們道一聲“同學們好”,體現了師生之間的平等和互敬;同事、朋友乃至素不相識的人有了困難,我力所能及地給予幫助,雖然只是杯水車薪,我也從中感受到了助人的快樂;“格子”爬了多年,稿子卻石沈大海,我告誡自己不要急躁,不要氣餒,那是我的一份追求、一份執著,當我把稿件裝入信封貼上郵票投進郵筒的時候,我已得到了快樂。有一天,我的稿件終於發表了,雖然只是淺知拙見,可那畢竟是我耕耘後的一份收獲。當我看到自己的名字第一次出現在刊物上的時候,我就像打足了氣的輪胎,越走越歡快。
過去我也曾刻意尋求快樂,卻常常不自覺地為自己制造不快樂。當年為了把婚禮辦得風光些,四處舉債,購買了最流行的家具,湊齊了最時髦的電器,一切都力求與眾不同。在當時,婚禮的確算得上有檔次。可婚禮畢竟是短暫的,一到居家過日子時,問題就變得實際了,債務、人情壓得我們好幾年喘不過氣來。一時的虛榮換來的卻是多年的苦惱,何苦呢?悟到了這一層,我就不再去固執地追求那些不屬於自己的東西了。
的確,許多的不快樂都是我們自己制造的。有人說擁有快樂其實很簡單:“第一是不要拿自己的錯誤懲罰自己,第二是不要拿自己的錯誤懲罰別人,第三是不要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話雖樸素,卻很實在,細細想來,確實如此。有多少煩惱是因為我們自己跟自己過不去而自尋的呢?拿自己的錯誤懲罰自己,這就是直接跟自己過不去了。我們都明白,人生在世,難免有溝溝坎坎,磕磕碰碰,錯誤過失在所難免,可我們卻偏偏為一時的挫折失意所困,悔恨不止,長期把自己置於自己制造的陰影之中,連正午的陽光和夜晚的群星都看不到,當然就無從感受快樂了。拿自己的錯誤懲罰別人,這就是間接地跟自己過不去。明明自己錯了,心裏又不願承認,還要在虛榮心的驅使下用中傷別人來掩飾自己,當無辜受到傷害的人奮起自衛時,只會使我們陷入更深的痛苦之中。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依我看這也是自己跟自己過不去。我們不是常常這樣說嗎,他都敢怎樣怎樣,我又何不怎樣怎樣。說白了,他都敢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我又何必較真賣力;他都敢不仁不義,我又何必死守真誠……為什麼我們常犯與別人同樣的錯誤?與其說是受別人的引誘,還不如說是我們在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到頭來,苦果還得自己吃。
快樂是人們對美好生活愉快的感受和滿意的評價。生活是客觀的、實際的,就看你如何去感受和評價了;世界是精彩的、美好的,就看你如何面對和品味了。過去的已經過去,未來的尚且遙遠,只有現在的快樂,是最需要體會的。
發稿:2005年11月7日
更新:2005年11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