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耕女織(下)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笑梅【明心網】
晚飯後的聊天由二個人一組變成了大組討論,我們二對夫妻竟不知不覺聊了個通宵。
也只有在這樣的長時間裏,英的先生的智慧才能像涓涓細流般流露出來。
我們自然談到了孩子的教育。大家都贊同後代學習中文,但孩子們普遍不愛學。這時英的先生說:“我用了一個比喻來說服兒子,還真見效。”
英的先生的比喻是這樣的:“兒子,如果你只會一種語言,那麼你只有一個腦袋,二只眼睛,一張嘴;如果會二種語言,那麼你就是二個腦袋,四只眼睛,二張嘴。”
聰明的兒子一下明白了爸爸的邏輯,接著說:“爸爸,如果我懂三種語言,那麼我就有了三個腦袋,六只眼睛,三張嘴了。”孩子很願意比別人聰明,為了多長幾個腦袋,當然願意按爸爸的話去做了。
他更註重孩子整體素質的培養。他認為一個人的自信比知識更重要,因此他在各方面都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他告誡兒子的一句名言是,每次做完一件事,都要拍拍胸脯問一下自己:“我盡了最大努力沒有?如果沒有那就重新做。”後來兒子的班主任將這句話變成了全班同學的名言,張貼在教室墻壁上。
英的先生是位非常坦誠直率的人,對朋友更是如此。去年的聖誕,他的一位朋友請他作客,在客人們吃罷盛情的大餐之後,主人拿出為每位客人精心準備的經書,然後大談他所信仰的宗教如何如何神聖,談得慷慨激昂,時而淚如雨下。然而聽者卻越來越沒有興致,但人都礙於面子,不想說出自己真實的感受。這時英的先生將他打住。
“哎,我說哥們兒,先暫停一下吧。這個世界很有意思,比如說,有的人很想做老師,可是他一上講臺,學生就打磕睡;而有的人根本不想做老師,然而他一站到講臺上,下面就喝彩不斷;我想你是屬於前者,你的心意很好,但未必能達到預期效果,還是不講的好。說老實話,我雖不信仰此教,但來之前全無反感之意,經你這一講反而產生了反感。”他的朋友被他說的很不好意思。
我問他:“怎麼可以當人面這樣直接批評?”他說:“即是朋友,何必不直說呢。”
接著他又發表他的高見:“我認為二個人好比兩個世界,如果兩個世界完全不同,一說話肯定是水火不相溶,也就不必說了。如果兩個世界完全相溶,也不必說,兩人見面只須一笑就足夠了。只有在兩個世界部分相溶的情況下才需要交流。”
英的先生在說話時還用兩只手做著手勢,在先生做演講的時候,英一直靜靜地坐在先生身邊,有時用手拍拍他表示贊同,那樣子真令人羨慕。
盡管看上去英的先生有點自負,但對妻子卻持女士優先的風度。比如,睡前要去洗手間洗漱,他很自然地拍拍妻子示意讓她先去,自己則自然地站在外面與我們多聊幾句。
多想再享受一晚這樣的交談,可是英的孩子們很想念自己的家,因為那個家讓媽媽調理得太舒適了。
收拾東西的時候,英拿著先生昨天換下來的襯衣,從口袋裏掏出點東西,塞到先生的手裏,然後靜靜地將東西裝好。二個孩子帶著小鳥上了車,最後英的先生拿著地圖坐到他的司機專座上。
靜靜地觀察著這個家庭的運作,不禁在心裏感嘆道:真是男人象男人,女人象女人。夫妻間配合得如此天衣無縫,自然也不會發生爭吵,孩子們也在嚴父慈母的關愛下健康成長。
朋友走了,心裏空蕩蕩的,打開日記自言自語道:
我終於找到了我一直尋找的家庭模式,就是英的家這種組合。
也許別人會不理解我對於一個家庭所產生的如此濃厚的興趣,這也難怪,因為我生來是一個復古的人,與現代人的品味有些不同,凡事喜歡經典,如喜歡讀中外的古典名著,欣賞古典音樂和繪畫,愛情故事喜歡青梅竹馬式的梁山伯與祝英臺,朋友也是時間越久,感情越深厚。對於家庭也不例外,與現代人的觀念不同,更欣賞古代那種男耕女織的夫妻搭配,在那個男女有別的社會裏,男人象真正的男人,頂天立地,嚴厲有尊嚴,為妻兒遮風擋雨;女人象個真正的女人,溫柔賢惠,知書達理,主管家政,是丈夫的賢內助。而英夫妻的氣質正符合了這種剛柔相濟的特點。
中國古老的哲學中講究陰陽平衡,其實是講了一個萬事萬物相互協調的規律,當然在一個家庭中,這個規律也一樣起著它的制約作用。我想男耕女織的家庭模式也是應這一古老定律而生的吧,因此才使得一個家庭和諧幸福。
可惜,在我生活的這個時代,已很難找到這樣的模式。直到英一家走進我的生活,總算在我完美的復古夢中填補了這個空缺。@
發稿:2004年1月18日
更新:2004年1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