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 余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林淵液【明心網】正是宿雨過後,鄉村裏的每一幅畫境都經了擦拭,藍天多了一倍的藍,白雲多了一倍的白,青菜竟多了百倍的翠綠。連氣息的清新怡人也一樣放大開來。我們在村莊暮春的雨後小路姍姍而行。
古人鄉居,寫過一句雅致的詩:雨余蹄道水如杯。我們的年代少了牲蹄,沒能體會杯水的意趣,只是詩意同樣在這鄉間的小路流淌不息。這小徑,經了雨落車輾人行,低窪處有如盤具,積水如湯。若止於此,便覺平常了。幸有牛蛙充當湯中美食,是池塘水溢跳將上來觀望人世的吧。有時又見蜥蜴穿盤而過,不小心翻了跟鬥,露出淡黃的腹色來。這其中盈盈的生之機趣,哪是一句七言所能道盡的呀。
擡起頭時,見一挑擔的赤足村婦迎面走來,用竹扒當的扁擔,兩只粗大的筐裝滿了壯碩的水浮蓮,城市裏見不到的那種,每株足有二尺之長,黝綠健美的顏色。我們別無長物,側身避讓了她。
記得兒時練寫毛筆字,逢著左小右大的字,結構總也擺不好。書法先生便為我講公主給挑擔的樵夫讓道的故事。許多年後,在我身邊習字的小女孩,也犯了相同的錯誤,我又把這個故事講給她聽。那天,那個雨後的鄉村,那條詩意遄飛的小道,我親身把那個故事做了一遍。
與那些挑擔的勞作者擺在一個字面上,公主也好,我們也好,永遠都是小小的相形見絀的偏旁。
發稿:2003年3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