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白癡的大腦反倒這麼貴?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金鋼【明心網】未來時代,人的大腦也可以冷凍起來買賣。一位顧客光臨“腦店”,指著一個大腦問:“這個多少錢?”
售貨員答:“這是愛因斯坦的大腦,起碼五千塊。”
顧客又端詳著另一個大腦問道:“這個呢?”
售貨員說:“這是個普通人的大腦,能買一萬元。”
顧客微感詫異,又走到第三個大腦前問:“那這個呢?”
售貨員說:“這是白癡的大腦,要買一百萬。”
“為什麼白癡的大腦反倒這麼貴?”
“因為是全新的,從來沒用過。”
在電影作品中,有許多是表現弱智人生活的,他們雖然遭受不幸卻以莫大的勇氣,堅強樂觀的面對著生活,在不完美的人生中活出完美來。很多時候就在這些或搞笑、或悲傷、或沈重、或感人的電影裏,我們就能夠感悟出點什麼。或許這是白癡大腦價格昂貴的又一重要原因。
說到關於弱智的電影,第一個想到的肯定是這部影片《阿甘正傳》。在正常人眼裏,阿甘雖然有點傻,但他卻“傻人有傻福”,得到了一個又一個正常人無法獲得的成功。這種成功看是偶然,卻是必然。因為阿甘雖不聰明,卻有一顆平常心,他堅信“生活就象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會知道自己會撿到哪一顆”。所以他就平凡的過著每一天,享受生活帶給它的每一個驚喜。也許,生活就是那麼古怪,永遠和你玩著不知疲倦的捉迷藏遊戲,你越渴望就偏讓你失望。所以,還不如閉上眼睛,隨便選擇一顆“巧克力”,也許它就是你想要的。
我們正常人自以為比阿甘聰明,阿甘卻教會我們保持一顆平常心和執著的生活態度。究竟誰比誰傻呢?
好萊塢的另一部電影《戀愛高飛》是一部描寫弱智人學著自己生活和尋找真愛的愛情電影。這部影片有著濃濃的浪漫情懷,特別是當兩個心智並不正常的情侶談情說愛時,你除了會被他們的單純不由自主的逗笑外,還會在心中泛起一股溫情,因為他們的簡單、他們的純樸,與世俗的愛情相比,這種沒有被身份、地位、經濟基礎等汙染的愛情顯得是多麼的可貴。
影片並沒有象大多數“白癡”電影一樣,對弱智兒一味地同情,而是借一個有趣溫馨的故事表明了一種態度:“弱智兒有時是不需要別人同情的,他們也有能力去過自己想要的生活、追求自己的幸福。”其實,只要深入弱智人的內心,你會發覺他們的內心世界一定不比正常人遜色,他們也是生活的主人。
影片《白癡》是一部顛覆傳統、發人深省的“白癡”電影。影片通過幾個對“白癡哲學”推崇備至、經常聚集在一起發掘內心“白癡潛能”的年輕人扮“白癡”取樂的荒誕故事,表現了在這個科技日益發達的社會裏,人們愈發顯得空虛、無聊,只有通過這種極端的行為才會覺得刺激、獲得快樂。片中有句臺詞“為何社會越富有、科技越進步,我們生活也不見得會快樂些?”所以片中的年輕人為了尋快樂,充當“白癡”。也許,這是對我們過慣的循規蹈矩生活的一種調侃似的反叛,說不定,這也可能成為新人類的一種潮流呢?畢竟,快樂無罪嘛!
此片導演是丹麥名導拉斯特•馮特裏爾,他倡導的“白癡”法則規定拍電影不可添加任何道具、特效。一切以真實為主,在高科技充斥的當代影壇,尤其顯得可貴,和本片的“白癡”精神不謀而合。
其實,“白癡”相對正常人要單純很多,在這個誘惑太多的世界,單純的心靈更容易抓住事物的本質,清楚的知道自己需要什麼?
也許,由於太多誘惑而輕易迷失方向的我們試著去當“白癡”,未嘗不是一件好事?所謂難得糊塗也是這個道理。
發稿:2003年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