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道德升華緣歸大法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信仰與良知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樸素
    
【新生4月1日訊】 良知在今日的遭遇非常尷尬,在許多的場合裏,貶斥良知與嘲笑良知竟成為一種時髦。於是,‘憑良心說“已不再是信誓旦旦的真誠話語,它成了一種幌子,說者無心,聽者無意。
    
  然而良知的喪失,正表明著人性的喪失,一個普遍缺乏良知的社會,欺騙與謊言必定大行其道,這還能讓人們看到哪怕是一點點的微末希望嗎?
    
  法國人盧梭在《愛彌兒》一書中感慨萬端地說:“良心呀!良心!你是聖潔的本能,永不消逝的天國的聲音。是你在妥妥當當地引導一個雖然蒙昧無知,然而卻是聰明和自由的人;是你在不差不錯地判斷善惡,使人形同上帝;是你使人的天性善良和行為合乎道德。沒有你,我就感覺不到我身上有優於禽獸的地方;沒有你。我就只能按我沒有條理的見解和沒有準繩的理智可悲地做了一樁錯事又做一樁錯事。”作為劃時代的偉大的思想家,盧梭對良知的關註表明了“良知”對人類自身的不可或缺。
    
  中國古代的先賢大哲也常常論及良知,並從生命體驗的層次上去感受良知。明代大儒王陽明說過:“良知者,孟子所謂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者也。是非之心,不待慮而知,不待學而能,是故謂之良知。”
    
  然而這種直覺性“良知”在現代人身上越來越難得一見了,也許現代人所受的物質誘惑與精神誘惑是古人所無法相比的。於是奢談“良知”便讓人覺得“不合群”甚至是“做作”—— 沒有良心又怎樣?人不一樣活得逍遙自在。
    
  良知的喪失與匱乏其實預示著人類生存的危機,哲學家阿多諾說過:“奧斯維辛之後寫詩是野蠻的。”那麼在喪失良知的前提下去追求所謂的“成功”與物質文明便與此無異。記得在某地區居然有人提出“犧牲一代婦女來促進地方的經濟繁榮”,持此論者,不知良心與良知何在?
    
  良知實際上是人性自身的需要,也是人類安身立命之本,康德所說的“頭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法則”應該成為人性的一種約束力。
    
  良知不是人一時萌發的念頭。它是人對神聖的精神所信仰的結果,是一種靈魂的聲音。讓良知在心靈深處長成一棵參天的大樹,守護我們的精神世界,如此,人世間才有光明,才有愛與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