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推薦:悲情六月天昭雪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郭耕“懸崖勒馬”是一個人所皆知的成語。然而,“懸崖推馬”卻鮮為人知,因為這不是成語,而是一個由拍電影的一手導演的一幕活生生的悲劇。
某電影中有這樣一段鏡頭:草原一望無際,戈壁荒涼貧瘠,一位驃捍的騎士風馳電掣般地出現。突然,眼前是懸崖絕壁,駿馬收韁不住,嘶鳴著墜下山崖,騎士呢,自然身手不凡、及時脫身。馬呢,長鏡頭早已對準了它,經過數分鐘漫長的墜落,終於砸到了地面。畫面上空寂無聲,給觀眾以強烈的感官刺激。
據該片導演說,這是此片中難度最大、也是被專家、同行眾口一詞誇贊不已的好鏡頭,為此他們付出了很大努力:當時,那匹白色良種馬極通人性,似有預感,每回距懸崖還有幾米遠時,便拼死抵足、仰面悲鳴,再不肯向前。導演沒有辦法,命人用布蒙上馬眼,生拉硬拽走向懸崖。這時,馬兒落淚了,大顆大顆的淚珠---真正開拍時,馬是被人生生推下山崖的。就在駿馬葬身崖底不到半小時,本是初夏六月的朗朗晴空突然陰霾密布,天上居然紛紛揚揚飄起了雪花,一朵兩朵,千朵萬朵---掩埋了馬的屍體,四野皆白,天地肅穆。在場的人們無不心情沈重,拍攝只好暫停。
六月飛雪,古來有之。元代關漢卿的雜劇“竇娥冤”全名“感天動地竇娥冤”,描述一位叫竇娥的女子受害含冤,臨刑時指天為誓,死後血濺白練、以白己冤。隨後,六月晴空,紛降白雪,終於蒼天開眼,為人鳴冤。這便是六月雪的由來,我翻開辭海找到“六月雪”一欄,其上竟註著:一種植物,義同“白馬骨”,真是萬物相通,天地有靈,人類豈可隨意生殺予奪,草菅性命。若非千古之冤、撼世悲情,怎能惹得天公震怒、六月飄雪呢?
(email: sbxgg@263.net 郭耕)
發稿:2002年3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