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無德 天災人禍: 北京持續兩年幹旱少雨 供水告急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新生6月4日訊】 據生活時報報導,甫入5月,北京的氣溫就躥到37度,烈日炎炎,河道幹涸!6月5日世界環境日前夕,記者從北京市防汛抗旱指揮部獲悉,截至2001年6月2日早8點,北京市目前重要的“一盆清水”———密雲水庫蓄水量為13.47億立方米,而北京市一年的總用水就大約要40億立方米。據稱,今年上半年,北京的降水量依然嚴峻,如果今年下半年還是幹旱少雨的話,已連續兩年幹旱的北京將面臨更嚴重的供水危機。
北京已連續兩年幹旱
1999年、2000年連續兩年夏季溫度之高、雨水之少讓生活在北京的人難以忘卻。
1999年是北京市歷史上罕見的幹旱年份。據北京市防汛抗旱指揮部統計,當年汛期降水量僅255mm,比多年同期平均降水量516mm少一半,整個汛期最大日雨量僅24mm,是建國以來汛期降水量最少的一年。整個夏天持續高溫酷暑,沒下過一場像樣的雨,全市16座大、中型水庫蓄水量比汛前減少4.23億m
3,河道未出現過一次較大水量。
2000年世紀末年,這一年依然是氣候異常幹燥無雨。先是春天多次出現沙塵暴,繼而夏季持續高溫。高溫天數之多,氣溫之高均是1915年有氣象記錄以來的最高值,當年7月份的平均氣溫為29.5℃,創造了1841年有氣象記錄以來的同期最高值。7月1日這天,有9個氣象觀測站實測氣溫在40℃以上。2000年1~9月全市平均降水量397mm,比多年同期589mm減少三分之一多。汛期降水量319mm,比多年汛期516mm減少近四成,是解放以來北京同期第6個少雨年份。
連續幹旱致使水庫蓄水減少、河道基本斷流、地下水位急劇下降、農作物受到嚴重影響,因幹旱全市不同程度人畜飲水困難326處4.8萬戶18萬人。
今年難躲供水危機如果今年北京還是幹旱少雨,那麼,北京的供水危機難以解決。據來自密雲水庫和地下水現場的勘測數據表明,這兩處已不堪重負。
目前,北京市民的生活及環境用水主要有兩大來源。密雲水庫擔負供應北京市區一半以上日常用水的重擔,由於水庫上遊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流域內修建了大小200余座水庫,使兩庫來水由20世紀中葉的30多億立方米銳減到90年代的12億立方米;永定河、潮白河原是奔騰不息的大河,歷史上發生過無數次洪害,現在上遊河道有的只是涓涓細流,有的已完全斷流,這就意味著密雲水庫的水幾乎是只出不進。北京靠水庫多年的“積蓄”維持供水。
地上水少就向地下要,由於過度開采,地下水去年一年減少儲存量約15億立方米,地下水位下降了2—3米,是近年來下降最為嚴重的一年。過度開采致使華北地區出現世界面積最大的漏鬥區,據1997年觀測,僅北京規劃市區就有313平方公裏的面積硬度超標,全市現有地面沈降面積800平方公裏,累計最大沈降量近1米,其直接後果就是這一地區地面下沈、土地裂縫和塌陷等。有人說,我們把老祖宗留下的水都喝光了,子孫後代怎麼辦?
據了解,新中國成立以來,北京分別在20世紀60年代中期、70年代和80年代初期經歷過三次供水危機。第一次供水危機靠開挖京密引水渠,引用密雲水庫的水度過;第二次供水危機通過大量開采地下水度過;第三次供水危機是靠政策傾斜,在只保北京供水的同時,開展全市節水度過難關。
然而,水利專家指出:“面對即將發生的水危機,基本不可能采用過去的手段解決。”
浪費現象隨處可見
浪費水最多的當屬純凈水業。目前的純凈水業大部分是技術和設備水平很低的小企業,產水率低,生產一噸純凈水要耗費3至4噸原水。其次是高檔洗浴、美容業,不但耗水極多,又都沒有廢水回收處理設備,水被一次性使用後就白白流走。第三是街頭洗車無度揮霍。第四是耗水量大的草坪,澆地用的水都是自來水。此外,我們身邊的浪費現象隨處可見,上世紀60年代,人均日用水為75升,而現在已達到285升:而一次淋浴要洗掉200至300升水;反復地沖馬桶,舊式馬桶一次要用10升水;一件衣服也用洗衣機等。生活中還有各種“跑、冒、滴、漏”現象,往往被人們視而不見。
據專家的測試,一個關不緊的水龍頭,一個月可以流掉1至6立方米水;一個漏水的馬桶,一個月要流掉3至25立方米水。全市如果有60萬個水龍頭、20萬個馬桶漏水,一年就要損失上億立方米的水,相當於新建一個自來水廠。
緊急預案:實行控制性供水
為解決北京水資源緊缺的狀況,北京市政府提出了在特枯水年及連續枯水年水資源嚴重短缺緊急情況下的對策預案:在水資源嚴重短缺的情況下,要嚴格實行控制性供水,供水的優先順序:一是生活、菜田和副食品生產;二是重點工業用水;三是一般工業及河湖用水;四是農業用水。同時加快官廳水庫上遊水汙染治理和清淤。到2010年,官廳水庫遇特枯水年時有0.6億立方米的可供水。
2001年6月1日,北京迎來新世紀第一個汛期,沒有雨怎成汛。今年能有幾場解渴的透雨嗎?
發稿:2001年6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