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道德升華緣歸大法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陶傑:諫與讒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新生5月11日訊】 陳太太辭職,用英語發表最後一篇演說,中文的譯本,一致引述陳太太奉勸公務員要敢於(犯顏直諫)。

英文原文,只不過叫公務員要敢於Tender advice。Tender advice,只不過是「提意見,沒有‘犯顏直諫’這句中文之沈重。

-個“諫”字!在英文中沒有確切的翻譯。不止是提意見,而且還有謙卑、憂憤、忠誠的許多色彩豐富的感性.單憑Tender advice,無從表達。

中英的君主制度不一樣。中國的文武官臣,比王帝矮一大截,英國的相臣武士,卻與國於圍坐一張圓桌,一起打獵飲宴。中國的大臣在王帝面前、隨時腦袋搬家,諫而定要‘犯顏’而且一旦準備不要命,不必婉轉,還要‘直’,‘犯顏直諫’四字之精煉,譯為英文,把四字的全部涵意說明,要花上幾十字:To persuade, franknessly and fearlessly,the emperor from committing a mistake,even at the risk ofoffending him because he does not like it,thus inviting severe punishment。

即使如此嚕蘇,英國人還不能領會中文原文四字蘊含的恐懼和血腥,他們會問:有意見就提好了,即使向國工,So what? 這就要附上一篇論文一樣長的註解:在中國,對君主與王帝是不可以亂提意見的。由商紂王殺比幹挖出心來,伍子胥諫吳玉、屈原諫楚王,一直說到彭德懷諫毛澤東,用上一兩萬字,才可以令英語世界的讀者感受到‘犯顏直諫’這句中文詞語的千噸風險。

至於‘諫’的相反字:‘讒’,也同樣麻煩,與英文的Bad-mouthing不一樣。諫和贊,都是歷史的力量凝聚成的兩個字,延綿不斷,中國人一見這個 ‘諫‘字,則如見字中有一副由忠肝義膽的知識分子險孔;一見’讒’字則浮現一張白鼻子的奸險臉譜。

諫,不是Tender advice。中英兩種語文,是兩個世界,其實不可互為翻譯,正如西方和東方不可能互相了解。

一句成語,有三千年鮮血積聚的苦雒,在時間中凝結成黑色,像地層下百萬年的煤礦。以英語為母語的人,沒有到過那樣深的底層,沒有這樣的歷史記憶,也就永遠不會明白。他們真幸福。

——原載《明報 》,標題?轉貼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