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專家稱“西部大開發”是一個錯誤的決策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新生3月7日訊】 據BBC報導,中國專家呼籲減少西部人口,北京經濟觀察研究中心主任仲大軍說,政府應當鼓勵西部貧困地區的農民向內地和沿海地區遷移,以便減輕人口對中國西部地區生態環境的壓力。中國第10個五年計劃的一個重點內容是發展西部貧困地區的經濟。這個舉措在中國經常被新聞媒體稱為“西部大開發”,讓人覺得西部充滿了機遇和希望,與當年美國西部的“淘金熱”差不多了。
但是中國西部並不見得會成為淘金者的樂園。
沙漠化問題
仲大軍接受在北京出版的《華廈時報》的采訪中說,政府“不許農業人口隨便遷移,其結果使大量的,過剩的人口滯留在已經不適宜生存的地方,使那些超負荷的土地更加陷入艱難的境地。”
他說過去50多年來,沙漠化和水土流失使中國人丟失了300多萬平方公裏的生存空間。而在這段時間人口卻增加了一倍。中國人均生存空間只相當於50年前的四分之一。
目前中國到處人滿為患,但是仲大軍認為東南富裕的地區仍有潛力接納西部的人口。
戶籍制度約束
仲大軍認為,“中國人完全不必硬擠在西部生態更惡化了的地區,適當地進行戰略性的大轉移是可行的。廣東省20多年來至少容納了5000萬內地勞動力。江蘇,浙江,福建,山東,今後都有繼續吞吐西部人口的能力。”
他說:“如果沒有戶籍制度的約束,西部有些地方的人口可能早已跑光了,而且,富蔗地區的人口就要增加了,擁擠了,但西部貧脊地區的生態壓力減輕了,生態環境得到了休養生息。從總體上看,是有利於中華民族的生存。”
中國戶籍制度將城市人口和農村人口分開。仲大軍對這個制度的批評是:“一國兩制,在中國的城鄉制度上真是體現到了極致。”
“對城市人一個待遇,對農村人一個待遇,這種不平等的國民待遇引起的種種問題已成為當今中國重要的社會問題。”
仲大軍說,中國的真正問題是城鄉的差別,其次才是東西部地區的貧富差別。
發稿:2001年3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