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緣歸大法道德升華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 五千文明 > 敬天重德

邵雍的道德學問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文/明德

在中國文化史上,邵雍是一個了不起的人物,他的道德學問,堪稱後世師表。他雖然逝去一千余年了,但他的形象仍在人們的心目中。邵雍,字堯夫,謚號康節,是北宋時期的易學大師、理學家。

邵雍的先祖是河北範陽人。他的父親遷家到衡漳,後來又遷到衛州共城,即今天的河南省輝縣市。共城西北五華裏處有一個地方叫百泉,這是一個山清水秀的地方。這裏有一座小山叫蘇門山,山上遍布著歷代名人志士遊覽和隱居的遺跡。山的南面有一泓五十畝大、無數泉眼日夜噴湧的湖泊,叫百泉。邵雍的家就在蘇門山腳下。大宋祥符四年,就是公元1011年,邵雍在這裏誕生。

邵雍的父親邵古,性情簡樸淳厚,而且極愛讀書。對書的內容和道理,刨根問底,不到弄懂的地步決不停止。受其父親的影響,邵雍從小便養成了勤奮好學的習慣,並且有建立功名的遠大志向。雖然當時家境拮據,生活清貧,每日布衣蔬食,但邵雍從不叫苦,他一方面躬耕打柴,以養父母,一方面發奮讀書,堅志苦學,立志成才。

隨著年齡的增長,他漸漸感到僅靠讀書還不能全面長進,於是便走出家門,遊歷了黃河、汾水、淮河、漢水等地,考察了齊、魯、宋、鄭之廢墟,增長了見識,開闊了眼界。歸來之後,讀書更加用功。

傳說,邵雍家裏有兩個陶枕,就是用泥土燒制的藍色瓦枕,夏天枕著它很涼爽。一個夏日的午後,邵雍正坐在屋裏讀書,一只老鼠在他床上跑來跑去,情急之中,他抓起陶枕便向老鼠擲去,老鼠沒擲住,陶枕卻碎了。這時,邵雍發現陶枕裏面有一張紙條,他拿起來一看,上面寫著四個字:鼠過擊破。邵雍感到非常神奇:難道一切事物的生滅都是事前定好的嗎?於是,他就把另一個陶枕也打碎了,裏面也有一張字條:你破我也破。由此,邵雍便對周易象數學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當時的共城縣令李之才,是宋初華山道士、道教學者陳摶老祖的三傳弟子(陳摶傳種放,種放傳穆修,穆修傳李之才),著名的易學家。他非常擔心自己所掌握的物理性命學問後繼無人。當他聽說了邵雍好學上進的情況後,便親自到百泉去見邵雍。經過交談,知道邵雍慷慨有大志,便問邵雍:“你想知道物理性命的學問嗎?”邵雍說:“我希望得到您的傳授。”於是,李之才便把《河圖》、《洛書》、《伏羲八卦》、《六十四卦圖像》等秘籍送給了邵雍。

物理性命之學,實際上就是《周易》象數之學。從此以後,邵雍便一心攻讀物理性命之學了。他晨誦夜讀,數九寒天顧不得生爐,三伏酷暑來不及舉扇,通宵讀書不就席枕,經過二十多年的精研極思,邵雍終於洞察了這些典籍所蘊藏的奧妙,領悟了他們的精髓,掌握了天地之運化、陰陽之消長,人世之變化的規律,在易學象數派中自成一家,他先後寫出了《皇極經世》、《觀物內外篇》等十余萬字的物理性命學著作,成為中國一代易學大師。

《皇極經世》十二卷,是邵雍根據《易經》基本範疇和李之才的“物理性命之學”敷衍鋪陳,而創制成的“象數學”。其書以“元”、“會”、“運”、“世”之數,推天地運化之始終,推治亂興衰之時節,在探索宇宙演化規律方面,作出了獨特貢獻。

邵雍在研究“先天象數學”的同時,還致力於現實人倫物理的研究。邵雍在《皇極經世》中描繪出宇宙萬物生化圖。他指出,人也處於萬物之列。但人又不同於萬物,而秀於萬物。因為物有“聲色氣味”,而人有“耳目口鼻”,耳能收萬物之聲;目能收萬物之色;口能收萬物之味;鼻能收萬物之氣,所以人為萬物之靈,又是天地之道的體現者。因此人的立身處世、言談舉止都必須遵循天地之道,亦即必須遵循天理。天下萬事萬物,都有天理存在其間。若能遵循天理,則不但能滋潤身心性命,而且能得到體現天理的真正快樂。這些論述是非常正確和精辟的。

邵雍認為,理學研究的中心問題是實現“內聖”的道路問題。“內聖”,就是說人的內心應該具備聖人之至德。而這種聖人,不是帝王將相,而是“上識天時,下盡地理,中盡物情,通照人事”的哲人。那麼,如何實現“內聖”的道路呢?邵雍認為,關鍵是在於內心的修養:“言之於口,不若行之於身;行之於身,不若盡之於心。”聖人之所以能夠立於無過之地者,就是因為他善於進行內心修養。

邵雍還有一篇談天地自然、人間義利的著名文章,名字叫《漁樵問對》。文章的開篇是這樣寫的:一個漁翁在河邊釣魚,一個樵夫走了過來,問道:“你在幹啥呀?”漁翁回答:“釣魚。”“樵夫又問:“魚是不是用釣魚鉤就可以釣出來呢?”漁翁答:“是的。”樵夫又問:“釣魚鉤上如果沒有魚餌行不行呢?”漁翁答:“不行。”樵夫感嘆起來:“看來魚上鉤不是在鉤而主要是在魚餌。魚,就為了那一點點的魚餌,把自己的身家性命就搭上去了。而有些人,也和魚一樣,為了貪圖一點點小利益,就把自己整個前途給毀了。”邵雍認為:大凡治世、盛世,則人必尚義;天下將亂將衰,則人必尚利。尚義則謙讓之風行,尚利則攘奪之風行。當然,尚義不是說不可得利,而是看以何種手段去謀利。社會發展實踐證明,邵雍的這些論斷都非常正確。現在很多人為了獲得個人利益,不擇手段,什麼壞事都能幹得出來,甚至無惡不作,因此,人類社會已經到了非常危險的境地。許多人只看到遍地的高樓大廈,琳瑯滿目的商品,眼花繚亂的現代科技,就錯把亂世末世當盛世,而不知道自己面臨的危險,救度世人的航船開到了他眼前,拉他上他也不上。

邵雍從物理性命學的研究中,體悟到人的立身處世、言談舉止都必須遵循天理,達到“內聖”。因此,邵雍先生一生都非常註重自己道德品質的修養。他的立身、行事、為人,成為後世人們的楷模。《宋史》說邵雍隨著年齡的增長,道德品質越來越高尚。他與人相處,不論貴賤少長,均以誠心接待。與人共事,總是燕笑終日,隨和平易。與人言談,常常是樂道其善而隱其惡。有求學問者,有問必答,但從不把自己的意見強加於人。因此,賢明的人折服他的德行,一般的人受到他的教育也心悅誠服。因此知道邵雍的人們都互相勸誡說:“可不要做不善的事,恐怕邵先生知道。”

由於邵雍道德高尚,學識淵博,因此深受人們的愛戴。邵雍38歲時,移居洛陽,著書教學。邵雍雖然終身不仕,可是卻結交了許多官場好友,象丞相富弻、司馬光、呂公著等,這些好友都對他十分尊敬。很多士大夫過往洛陽,不到官府者有之,而必到邵雍家中拜訪他。據《宋史》記載,邵雍出門時,常 “乘一小車,一人挽之,唯意所適。”所到之處,人們都是爭相迎候。無論是老人還是孩童,見到他都高興地稱呼:“我家先生來也。”更有喜歡做事的人,模仿邵雍家房子的樣式在各地造屋,以等候邵雍到來後居住,稱之為“行窩”。邵雍在人們心目中的威望可見一斑。

《宋史·邵雍傳》說:邵雍“知慮過人,遇事能前知。”很多事情發生後,有人說邵先生早就說過要發生這樣的事情。邵雍一生寫了很多預言和關於預測方法的書籍,如《梅花詩》、《梅花易數》、《鐵板神數》、《河洛真數》等。《梅花詩》共十節,每節四句七言律詩,預言了從北宋到今天歷史的演變過程以及將要發生的大事情,被過去的歷史一一證實。

宋神宗熙寧十年,即公元1077年,邵雍病逝於洛陽,終年67歲。宋哲宗元祐年間,皇帝賜謚邵雍為“康節”。宋高宗紹興八年,詔稱邵雍“道德學術為萬世師”。宋度宗鹹淳初年,讓邵雍從祀於孔子廟庭。明嘉靖中祀稱邵雍為先儒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