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緣歸大法道德升華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 五千文明 > 敬天重德

舜之仁愛 感化天地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文/阮竹

相比於人們熟悉的貞觀之治、開元盛世、康乾盛世等等,堯舜遵循天道而四海歸心的事情,因為遙遠,故而顯得陌生。然而,遙遠的並非時間座標,而是道德水準的今非昔比,讓人難以揣度聖賢之心。

舜帝,號有虞氏,孝聞天下,德播世間。他耕於歷山時,把肥沃的土地讓給他人;漁於雷澤,把經營好了的漁場讓給他人;帶動河濱制陶的工匠精心制作,不粗制濫造;無論在哪裏,他高尚的德行都能夠感化周圍的人,以致其“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舜推行禮樂文化,加強祭祀活動,表現出他對禮樂祭祀的重視。

舜對天道的虔誠感動了帝堯,堯覺得把天下交給這樣的人,才算不愧對上天賦予自己的責任。堯和舜之間曾有過這樣的對話:

昔者舜問於堯曰:“天王之用心何如?”堯曰:“吾不敖無告,不廢窮民,苦死者,嘉孺子而哀婦人,此吾所以用心已。” ——《莊子》

在上古時代,人們的道德水準普遍較高,很少出現今人那樣的口是心非。通過其所言,能夠很大程度上讀出其內心。而內心修為和言行的統一,也成為後來儒家所秉承的理念。

當然,對於禪讓這樣的大事,堯能相信舜,也不只因為他所言。堯在決定禪位之初,還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嫁給了舜,想看看他的德行究竟如何。舜在當時雖然不過是一介農夫,但堯卻將女兒下嫁給他,因為在上古時代,君王判斷人高低貴賤的標準不是職業,而是道德水準。正所謂仁義忠信,樂善不倦,此天爵也;卿大夫,此人爵也”。一個人順應天道而擁有威德,是世間任何爵位無法相比的。

《左轉》有云:夫君,神之主而民之望也。帝堯作為君王所持有的神性和敏銳的判斷力,乃是天所註定 。所以,堯在眾人中選定舜,亦是冥冥中已有安排。

舜的仁愛有許多故事,不一而足。舜雖有聖人的胸懷,可他父親瞽叟卻心胸狹小。在舜很小的時候,瞽叟給他娶了個繼母,又把他逐出家門,不給他吃穿,本是希望讓他在野外凍死餓死。然而舜卻頑強地活下來了。他一無所有,僅憑自己的勤勞維持生計,並把微薄的所得用於幫助其他困窘之人。由於他的仁愛,最終得到眾人的歸附。後來當帝堯把女兒嫁給他並賜予衣物、房屋時,瞽叟和舜的繼母又是妒忌又是羨慕,又想來分奪財物。

他們多次想謀害舜,都未得逞,但舜依然對他們不計前嫌。如有一次,瞽叟騙舜到倉房修屋頂,偷偷撤走梯子並在倉房四周放火焚燒。舜用大鬥笠做護,才勉強跳下逃生。然而,舜依然對他們仁愛如初。最終,瞽叟和繼母被舜的仁愛感動而無地自容,竟然改邪歸正了。

孔子稱贊舜帝:“舜之為君也,德若天地而靜虛,化若四時而變物,是以四海承風,暢於異類,鳳翔麟至,鳥獸馴德。”(《孔子家語·好生》)意思是說:舜帝仁愛好生,他的德行猶如天之高、地之厚,而又寧靜謙虛,教化如四時,使萬物生長,所以四海皆接受舜帝的教化。鳳凰和麒麟出現,連鳥獸也馴服於他的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