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緣歸大法道德升華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 五千文明 > 歷史回廊

唐朝詩人李白生平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李白出生於公元701年(武則天長安元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人稱詩仙、詩謫仙。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縣附近),先世流入西域。人說李白出生於中亞細亞的碎葉城,後隨父親遷徙到蜀地,居住在四川綿州昌隆縣的青蓮鄉(今四川綿縣北)。

李白早期受過很好的教育,並才華過人。他自述“五歲誦六甲”(《上安州裴長史書》)。(註:天幹地支,用天幹地支相配計算時日,其中有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故稱。《漢書•食貨志上》:“八歲入小學,學六甲五方書計之事,始知室家長幼之節。”)“十五觀奇書,作賦淩相如”(《贈張相鎬》)(註:司馬相如(約前179年—前127年),蜀郡/今四川省南充人,西漢大辭賦家,後人稱之為賦聖);“十五好劍術,遍幹諸侯”(註:幹:幹謁,對人有所求而請見;諸侯:此指地方長官。)(《與韓荊州書》);“十五遊神仙,仙遊未曾歇”(《感興》八首其五)。

李白少年時代的學習範圍很廣泛,除儒家經典、古代文史名著外,還瀏覽諸子百家之書,並“好劍術”(《與韓荊州書》)。他很早就信道,喜隱居山林,求仙學道,同時又懷建功立業的政治抱負直到晚年。李白青壯年時曾試圖通過達官顯貴的引薦而走上仕途,但現實中他的仕途毫不順暢,人們欣賞他的文學才華,卻不認為他具有足夠的政治細胞。晚年的李白終於看透,唱出“古來萬事東流水”的豁達之句。

據載李白不僅詩才超群,而且精通劍術,他生平總是“劍不離身,身不離劍”。《宣和書譜》中說他“卯歲知通書,及長好擊劍,落落不羈束”。他自幼跟隨父親李客學劍,十五歲就能練一手好劍術,據《五月東魯行答上翁》中說,他35歲時“顧余不及仕,學劍來山東”。李白的詩中有很多寫到劍的,如“抽劍步霜月,夜行空庭遍”,“起舞拂長劍,四座皆揚眉”,“長劍一杯酒,男兒放寸心”,“不然拂劍起,沙漠收奇勛”,等等,由此對劍在李白生活和心靈中的位置可見一斑。

劍是道家常用道器,蜀地也是道家寶地。求道應是“謫仙”回天之途。李白似乎自少年起就學道。李白的訪道生活在《訪戴天山道士不遇》這首詩中有所體現。他早年曾在戴天山的大明寺讀書。戴天山在今四川昌隆縣北。一次李白去拜訪此山中的一位道士,卻未得相見,寫下這首優美的五言律詩,記錄了自己早年訪道不遇一幕。

李白從青年時期便不斷出外漫遊。公元725年(開元十三年),24歲的李白出蜀,“仗劍去國,辭親遠遊”。李白青少年時期在蜀地所寫詩歌留存很少,但象《訪戴天山道士不遇》、《峨眉山月歌》等篇,已顯示出突出的才華。

42歲時,李白得唐玄宗召入京城(長安,今陜西西安),供奉翰林。不到三年,李白離開長安,遊河南、山東、東南各地。公元755年(天寶十四年)安祿山叛亂,李白當時隱居在廬山。756年12月,李白為了平復叛亂,曾經應邀作為永王李璘的幕僚。永王觸怒唐肅宗被殺後,李白也獲罪入獄。不久以後,唐朝名將郭子儀出面為李白說情,使李白免於死罪,改為流放夜郎(今貴州桐梓縣一帶)。公元759年(乾元二年),李白在流放途中遇赦,此時他已59歲。

安史之亂經過八年時間才被平定。據正史《舊唐書》記載,李白流放雖然遇赦,但因途中飲酒過度,公元762年(肅宗寶應元年)醉死於宣城(今安徽宣城縣)。也有人說,李白晚年來往於金陵、宣城一帶,死於當塗(今安徽當塗縣)。無論哪種說法,李白享年61歲。

李白一生留下諸多優美的古詩、律詩,還有樂府詩,其中李白的絕句又獨受好評。李白的五絕是精美絕倫的藝術奇葩,歷來很受人們的喜愛,有許多五絕達到了婦孺皆知、膾炙人口的程度。據說他的存世詩文有千余篇,代表作有《早發白帝城》、《月下獨酌》、《靜夜思》、《蜀道難》、《行路難》、《夢遊天姥吟留別》、《將進酒》等,並有《李太白集》傳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