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道德升華緣歸大法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 因果省思 > 因緣啟示

修橋補路雙瞎眼故事的啟示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文/善熔

前些天,一位老者給我講了一個民間流傳的故事:修橋補路雙瞎眼。細細回味,受益頗多。

故事說的是,北宋年間發生在民間的一樁逸事。有一個村莊住著一個十來歲、腿患殘疾、父母雙亡的孩子,生活十分困苦,甚至靠鄉鄰施舍或乞討活命。這個村子的前面有一條河,往來村民和路人需涉水而過,特別是上了年紀的老人十分不便。每當河床漲水時更是無法通行。但年復一年,誰也沒想改變它。人們能夠看到的就是這個孩子天天撿石頭,堆在河邊。人問其故,孩曰,要修一座石橋,為鄉鄰行走方便。眾人不以為然,認為孩子在說瘋話,大多哈哈一樂了之。可是日積月累,年復一年,石頭堆成了小山。鄉鄰開始改變認識,並為這個孩子的精神所感動,投入到了撿石、采石、修橋的行動中。

鄉鄰請來了工匠,開始建造石橋。這個殘疾孩子全身心投入其中。橋尚未建成,這孩子卻在一次鑿石頭中崩瞎了雙眼。人們痛惜、怨恨,怪老天不公。這麼可憐的一個孩子,一心為大家,卻招來這樣的報應。可是這個孩子毫無怨言,每天摸索著在修橋的現場上幹著力所能及的活。在大家齊心合力下橋終於修成了。眾人歡呼喜慶之余,無不將憐惜、贊嘆的目光聚向那個孤苦伶仃的原本就一條腿殘疾,現在又瞎了雙眼的孩子。孩子雖然什麼也看不到,但臉上露出了平生以來最歡樂的笑容。

一場不期而至的大雨似乎要為這座石橋洗去浮塵,壯壯行色。可是一聲震耳欲聾的巨雷過後,眾人發現孩子已被巨雷擊中,倒地身亡了。眾人驚呆了,隨後壓抑不住的情感噴瀉而出,嘆息孩子命苦,指責蒼天不公……

恰巧民間稱之為青天大老爺的包拯公幹至此。百姓紛紛攔住官轎為孩子鳴不平討公道。問包拯:好人為何不得好報?今後好人何以做得?包拯被村民情緒所帶動,揮毫疾書,寫下了“寧行惡 勿行善”六個字後拂袖而去。

回到京城,包拯將公幹之事連同路上見聞奏明皇上,卻隱去了自己題字一事。因為盡管心中為那孩子行善事得惡報之事十二分不解,但三思之後還是為題那樣六個字覺得不妥。沒想到皇上退朝後非要拉他到後宮。原來前些天,皇上新添龍子,十分招人喜愛,可就是孩子整天啼哭,特意讓包拯去看看。包拯見那孩子肌膚如雪,嫩白的小手上有一行字。近前一看,正是自己寫的那六個字“寧行惡 勿行善”。趕忙伸手向字擦去。說來奇怪,字瞬間蹤跡全無。包拯將題字一事的來龍去脈說了一遍。皇上甚覺蹊蹺,命包拯用陰陽枕到地府一探究竟。

包拯枕上陰陽枕到地府一遊,真相盡顯。原來那孩子上世做惡多端,罪業甚大。償還那一世罪惡需三世惡報才能還清。神原來安排,第一世以殘疾之身孤苦伶仃;第二世以雙眼瞎了卻殘生;第三世遭雷擊暴屍荒野。那孩子第一世轉生窮困殘疾,但痛改前非,只想為別人做好事。於是神就讓他一世還兩世的業。讓他崩瞎了雙眼。可孩子不怨天尤人,只是默默的為別人做好事。神就把他第三世的業力也拿過來一世還,所以雷擊斃命。閻王爺問包拯,三世惡業一世還,你說是好還是不好?一世還了三世業,因為他專行善事,心裏只是想到別人,毫不考慮自己,積德甚多,故而死後立即轉生為當今太子,享受天子福份。

這個民間流傳的小故事,給我們的啟示很多。人在世間追求的都是享受、舒適、如何過的好,為此斤斤計較,損人利己,勾心鬥角,甚至犯下傷天害理的罪惡,使自己在未來不得不承受痛苦而償還業力。相反人在吃苦、遭受魔難時是在還業消罪,從而有一個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