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道德升華緣歸大法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 見仁見智

學者專家讀《轉法輪》 發現新洞見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唐浩

【明思網】


修煉法輪功、通讀《轉法輪》,不僅能夠展開一個身心健康的全新人生,在全球一億多名法輪功學員當中,有許多涵蓋不同領域的大學教授、專業人士、科學家、藝術家、企業主管等,《轉法輪》還為他們的專業領域帶來新視野。

“佛法是最精深的,他是世界上一切學說中最玄奧、超常的科學。……” 《轉法輪》書中的首篇文章〈論語〉,第一句便開宗明義指出佛法是更高的科學。

事實上,在全球一億多名法輪功學員當中,涵蓋了許多來自不同學門領域的知識份子,其中包括大學教授、專業人士、科學家、藝術家,甚至是企業主管等。

那他們從《轉法輪》中又獲得什麼樣的體悟、從而啟發他們在專業工作領域上的新視野或新洞見呢?



二零零二年的年度世界書展在新加坡舉行,圖為展位中的《轉法輪》。(明慧網)

元神是生命健康法寶,道德為啟動靈鑰

“我能在短短時間內掌握到中醫的精華,完全是因為《轉法輪》的緣故”,本為西醫師,後來取得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博士學位、成為中醫師的王元甫強調。

在中醫和西醫領域執業、研究多年的他指出,傳統中醫其實是“神傳醫學”,但現代中醫由於受到西方醫學科技的大幅影響,加上很多東西失傳了,現在多數中醫師都無法體悟到這項本質。

“但《轉法輪》書中正好解開這一點,比如書中提到古代的大醫學家其實都有特異功能,因為他們都修煉。這一點對我很有啟發,對我後來寫博士論文有很大幫助。”修煉法輪功八年、氣色紅潤的王元甫侃侃而談地說。



在中醫和西醫領域執業、研究多年的王元甫醫師。(攝影/孫幗英)

過去在西醫領域裏,王元甫便發現西方醫學在許多方面長期來並沒有太大進展,“特別是對人類大腦的認識。”後來,因緣際會下閱讀《轉法輪》後,他頓時豁然開朗。

“西醫為什麼沒辦法對‘生命’的研究有太大突破?就是因為它註重實證科學、只重視有形的世界,但缺乏對無形的生命成份的認識。但我們生命除了一個有形的身體外,其實還有很多無形的成份”,王元甫說。

“元神”,就是生命非常重要的無形成份,而且具有相當強大的能量,是一個人身心靈健康的根本關鍵。

王元甫以近期的H1N1新型流感舉例,“中醫裏講‘生命三寶’,就是精、氣、神。我後來發現,其中的元神,其實是對抗疾病最好的法寶,所以最好的預防流感方法就是提升元神的能量,用通俗的說法來講叫做‘心靈的能量’。”

要怎麼提升元神或心靈的能量呢?王元甫以自己從《轉法輪》中的體悟表示,“就是要重視道德,在生活中處處做到真、善、忍。”

他進一步解釋,人的生命組成包含先天與後天的部份:“先天的我就是元神、是善的;而後天的我就是那些不好的觀念、不善的、自私自利的,就是佛家講的‘業力’。”人生下來後,元神就被後天的業力包圍住,就會有病有難。如果人重德行善,就能漸漸消去那些不好的業力,從而先天的我(元神)就能夠顯現出來,就能保持健康。

“這些都是我從《轉法輪》中體悟到的,中醫理論都沒有講這麼透徹”,王元甫笑著強調,《轉法輪》讓他領悟到元神是生命最可貴的法寶,而要開啟、使用這個法寶,就必須重視道德,重視真、善、忍。

佛法凈化人心,化解外部不經濟問題

或許有人感到疑惑:“道德不是抽象的概念嗎?不是守舊的意識形態嗎?”非也,道德可是確確實實存在的事物。

“其實道德不是吃人的禮教”,一九九六年開始修煉法輪功的臺灣大學經濟系教授葉淑貞從經濟學的角度來澄清許多人的誤解,“所謂道德就是不做損人利己的事,而多做利他的事情。也就是經濟學中所說的,不做或少做具有‘外部不經濟’的事情,多做具有外部經濟的事情。”


臺大經濟系教授葉淑貞。(明慧網)

身為經濟學者,葉淑貞向來特別關註新古典經濟學中忽視外部經濟所導致的社會問題。葉淑貞解釋說:“所謂‘外部經濟’就是指私人行為所帶來的成本與收益小於整個社會的成本與收益。如果社會付出的成本超過私人成本,那麼我們就說這個行為產生了‘外部不經濟’。”

例如違規停車、亂倒垃圾、汙染環境、生產黑心商品等,都是屬於外部不經濟的活動。既然這種活動對社會、對大眾有害,有辦法防止嗎?有,但成效並不理想。

葉淑貞對此進一步表示,新古典經濟學假設人並不會改變自己的偏好,自私的人始終還是自私,人並不會改變自己。因此新古典經濟學為了減少這種外部不經濟的活動,只能采取課稅、處罰等外在手段,也就是提高從事這種活動的價格或成本,來降低需求與發生的機會。

但這種方法成效有限,並無法杜絕外部不經濟的活動頻頻發生。葉淑貞後來在《轉法輪》中領悟到了更理想的方法,來解決這項經濟學的難題。“如果人的偏好也可以改變呢?不就可以藉由改變人的偏好,來改變他的選擇嗎?而信仰就是一種強大的改變人心的力量,”葉淑貞舉例,很多法輪功學員為什麼會在法律沒有任何處罰、或是沒人看見的情況下,依然不會去做任何違規的事情?“因為他們重視道德、相信舉頭三尺有神明,因此不會做傷天害理的事情。”

今天在中共統治下的中國社會,卻正好是個鮮明對比。

“中國為什麼有那麼多的黑心產品?我認為一方面因為法律執法無效,因此人們敢做違法的事情;二來,中共的教育並未傳達人與人和諧共處的因素;加上中共宣揚無神論,人們不相信做壞事會有報應。”

葉淑貞分析,今天的中國社會處處充滿外部不經濟活動,導致中國百姓生命財產屢屢遭受損失,正好反映出中共統治造成人心普遍敗壞,以及新古典經濟學的應變手法頂多只是“治標不治本”。

然而相對的,“絕大多數的法輪功學員都能在很短的時間內,改變原先不符合《轉法輪》要求的不好行為,所以我相信法輪大法是‘高德大法’。”葉淑貞強調《轉法輪》帶給人心的高道德標準,是迅速轉變人心的強大驅力,也是消弭這些外部不經濟問題的根本力量。

改變人心,是企業管理至上之策

佛法修煉可以改變人心、提升道德,從而帶來利他的外部經濟效益。這種“從人心出發”的思維邏輯,在企業管理科學裏也出現類似的影響力。

“我是從事學校教育與管理顧問工作的人”,慎思群創力顧問公司總經理、也是中山大學企管系講師的李世珍回憶道:“過去,我們在向企業組織推廣‘學習型組織’(learning
organization)的概念應用,將重點放在組織內的最高領導者身上,希望能造成上行下效的效果。不過,我們發現這樣的行動成效很有限。”



中山大學企管系講師李世珍(新紀元資料室)

後來,在該系教授楊碩英的指導帶領下,他們決定把從《轉法輪》書上的體悟應用到企業管理中。

“我們重新思考後,認為組織中的每個人,都應該是推動的重點。因此我們改為‘從心出發’,鼓勵組織中的每個人改變自己的心性”,李世珍特別強調:“提升心性為管理的根本之道。心,是指人最原始的本性。本性對了,組織不必去規範人,人自然就會做出對的事情。”

此外,透過肌肉動力學的實驗(Kinesiology,按:一九八○年代,美國科學家發現人的肩膀肌肉能測出任何“陳述”的真偽,以及陳述中人、事、物的能量正負與層次,能量尺度為一至一千,數字越高代表正面能量越大。例如實驗發現科學家牛頓、愛因斯坦均為四九九),他們發現“修心性的人”往往具有相當巨大而正面的能量。

“我們測試結果發現,歷史上偉大的科學家,能量尺度頂多只到四九九,但修煉者的能量就大多了。例如其他法門的修練人最高可以達到九九六,而法輪大法修煉者多數在一千以上,甚至找不到上限”,李世珍回憶他們的實驗成果表示。

於是,從組織中的每個人出發、去改變他們的心性,將可以迅速達到企業管理的更佳成效;如果每個人透過修煉來提升心性,那麼管理的成效與整個企業組織的力量將可能更為巨大。

正統藝術為神傳,善念造就更高美學境界。

“正統藝術是過去神傳給人的文化”,從事美術設計工作多年、現於臺灣師範大學設計研究所進修的徐翊鈞,邊翻開手上的西洋古典畫冊邊說著:“但是現代藝術卻一味強調反傳統、反正統,人離神越來越遠,甚至還把一個正常人變成了身心不健康的人。”



美術設計工作者徐翊鈞 (新紀元資料室)

從小學習繪畫基本功,但從中學到大學所學盡是現代藝術,徐翊鈞回想指出:“現代藝術告訴我們就是要追求自由、解放,但沒有人告訴我們為什麼要這樣?”

因此,許多學習現代藝術的人,往往追求個人情緒的抒發,並不在意別人是否看得懂。甚至有時為了標新立異、表現自我,還刻意追求極端、負面、陰暗、哀傷的情緒狀態,將這種狀態呈現在作品當中。

“現代藝術是靠後天觀念與情緒去創作東西,而不是真的需要基本功。可是這樣創作出來的東西,我們也都想馬上扔掉”,徐翊鈞感慨地說:“而且太過強調自由、就會流於放縱,後來就變成失控。在生活上、待人處事上就很容易走極端,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關系也就非常不好。”

大三那年,生命的轉捩點到來。

徐翊鈞接觸《轉法輪》後,如獲至寶,透過修煉法輪大法,他發現一個迥然不同的“美的世界”。

“以前我對‘美’的認識,多半停留在技術上的衡量,比方說構圖怎麼樣?技法怎麼樣?但後來我從《轉法輪》中體悟到美其實有更高的精神層次的內涵。”他強調:“真正的美是需要有‘善’的。創作者的善心和崇高的道德,會體現在他的創作當中,呈現出更高的美感。例如‘真善忍美展’的畫作,總是讓我相當感動。”

善心、道德能造就出更高層次的藝術美感。而《轉法輪》要求學員“先他後我”的道理,也讓徐翊鈞決定走向藝術設計之路,並且從中發現另一境界的美。

他表示:“當我了解現代藝術的作法不對後,我決定告別以前那種自我、變異的生活。這也促成我後來學習設計,我想透過作品跟別人溝通、和別人互動。”

因為美術設計並不以孤芳自賞為滿足,而是還要懂得傾聽、接納別人的意見,才能設計出大家都喜歡的、美好的藝術作品。

“這是我從《轉法輪》書中體悟到要‘處處為他’、‘去除私心’的道理。所以我後來創作,就會從別人的角度去思考、去為別人著想,來找出什麼是大家都肯定的美,那才是真正的美,”徐翊鈞微笑著說。

佛法揭開科學之迷,指引人類返本歸真。

佛法是更高的科學,而《轉法輪》對人類科學、知識的啟發並不局限於前述幾項領域。在記者采訪過程中,曾遇上其他科學領域的專家正將研究成果送往國際期刊進行審核發表,礙於學術規定,因此目前尚無法公開這些卓越的研究成果。

然而,李洪志先生在〈證實〉一文中也明確指出:“佛法可以揭開宇宙、生命、科學之迷,能使人類從新走上正確的科學之路,但佛法不是為指導人類科學而造就的。”

或許,透過佛法修煉提高心性、重德行善,進而返本歸真,才是人類在世的真正目的。◇




二零零九年五月九日為慶祝五·一三“世界法輪大法日”,六千位臺灣法輪功學員匯聚墾丁排出正體《轉法輪》一書封面圖案之後集體煉功。(攝影/吳伯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