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人生的富足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輕舟隨緣萬重山【明心網】佛家說:“生即是苦”,指的是人生無常,有苦難的意思。
人的生活中所接觸的事務,沒有一項是恒久不變的,生命更是以生老病死來輪回交替。
人生有苦有樂,有真苦與假苦;有真樂與假樂。
在人生無助與絕望時的苦,這是真苦,在努力與奮鬥過程中的苦,這是假苦;享受不當手段得到的財富與不擇手段去爭取到的權力,這是假樂;讓自己身心由“空”開始,所比較出來的富有,與虛心學習所獲得的知識而能夠貢獻出來給大眾謀利,這是真樂。
有人告訴我:人生的富足有
一:自由的時間
除了必須維持生活所需要的工作時間以外,自由自在的時間可以擴展到最大,這就可以讓自己有時間去做與自己有興趣的事,也許和工作無關,也許和社會活動無關,但是能夠讓自己的身心安詳快樂,擁有自由自在的身心與意志就是富足。
亨利、梭羅認為:“這是具有一種實踐極簡的生活態度,一種享受孤獨的生活哲學,一種反資本主義的的生活理念,重返回大自然的生活模式,做一個現代隱士,或是都市叢林中的苦行僧,讓心靈自由自在,從而讓自己由內而外,可以得到精神與物質上的富足。”
二:不缺錢
生活不是完全只是為了工作,工作也只是生活的一部份。
有人說:“生活中,不缺錢就是富足”。
所謂不缺錢,是指有夠用的錢,讓自己維持必要的生活水準就可以了,當然也不是像苦行僧那般的過著極度清貧的日子。
讓自己維持必要的最低生活水準,是指以節儉仆實的生活條件過活,只消費生活所“需要”的物品,而不是去購買一堆“想要”的東西,胡亂浪費的過日子。
別讓貪念與奢華的物質欲望驅趕自己,像個金錢的奴隸,永遠在追求那個沈重的負擔。
“節欲”,由節約的生活內涵開始,從而讓自己摒除了物欲,由外而內,就可以得到心靈上的自由自在與生活上的富足。
三:勝任的工作
工作中也可以追求滿足與快樂,除了可以得到金錢的報酬來支應生活費用之外,也可以由工作中的過程與結果中,得到精神與心靈上的滿足。
在工作中的過程裏,運用自己的勞力與智慧,遊刃有余來處理工作中的問題,更由於其結果,讓消費者或是受服務的人滿意,自己就可以得到相對的滿足。
在工作與生活中時時學習,從而讓自己就可以得到知識的富足。
四、付出與施舍
一般人以為“擁有”就是“富有”。
說得沒錯,人們拼盡一生的精力都在追求“富有”, 我們卻不仔細想一下,擁有鉅大財富的人,都還嫌錢不夠多,希望多還要再更多,不知足的人自己都不承認“富有”,如何來談“富足”。
惟有已經擁有且懂得付出與施舍的人,才算是“知足”、“富足”。
也就是說,所擁有的物件具有排它性質,例如財富、權勢、愛情等,那就要能懂得付出與施舍的人,才算是享受得到“富足”的真意。
至於擁有或是收藏一些排它性質不大的事物,可以怡情,也可以豐富人生,了解到“自由”、“付出”、“學習”、“節欲”,自然就可以由心體會出“富足”與“富有”的差異。
知足常樂。你快樂嗎?@
發稿:2006年6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