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故事: 興隆店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明心網】有一年,乾隆皇帝回盛京今沈陽祭祖。他路過新民縣時,聽說於家店的於老板很有文才,工於詩詞聯對兒,而且樂善好施,人稱"於善人"。心想:怎麼沒人說我皇上怎麼怎麼好呢?乾隆越想越不服氣,哼,我何不去會一會這位"於善人"。第二天,乾隆扮成一個客商,來到了於家店。乾隆進了酒店,要了一桌上等的酒菜。便自斟自飲起來。吃飽喝足後,乾隆高聲叫道:"老板,算賬。"聽了喊聲,打裏屋走出一個五六十歲鶴發童顏的老頭兒來。乾隆心想:這位八成就是"於善人"了。乾隆猜對了,這位正是於老板。只見於老板笑呵呵地來到乾隆眼前說:"客官,您吃好了?""嗯,吃好了。這酒菜一共要多少錢?""客官,連酒帶菜一共二兩紋銀。"乾隆點了點頭,伸手去掏錢。突然他大驚失色地說:"哎呀!糟糕,我的錢怎麼沒了牽這可如何是好?"於善人見乾隆焦急的樣子,便說:"客官您不要著急,慢慢找,錢丟了也沒關系,這頓飯就算我請客。一個人出門在外,誰能沒個難處。""初次相逢,怎麼好意思。"乾隆說著話,擡頭看見酒店對過兒有個當鋪,便對於善人說,"請老板稍候片刻,我去把身上的馬褂當了,回來再還你酒錢。"說罷便往外走。
於善人急忙攔住說:"沒有馬褂,腹背受寒,請客官別當。"乾隆聽了,挺受感動,心中暗想:此人果然心地善良。好,我再試探一下這於善人的文才。於是他便應聲說:"不給酒錢,叫我怎麼過意得去呢?"這時酒店裏喝酒聊天的都圍攏過來看熱鬧。有個二十來歲的小夥子,見他們二人爭執不休,又都文縐縐的,便在一旁插嘴說:"我看你倆不如對對子賭個輸贏,這位客官先說上聯,於老板對下聯,於老板若是對上了,這位客官再去當馬褂也不遲。"
乾隆一聽心中暗喜:這小夥兒說的正合我意。於是便說:"這個招兒不錯,那我先說上聯了。"乾隆眼珠一轉,張口說道,"千裏為重,重山,重水,重中,重千裏。"於善人聽了暗想:這"千裏"兩字合在一起念"重","重"即是"雙千裏"呀,這豈不是從北京到盛京的路程嗎?他又上下左右仔細打量跟前這位客商,雖說穿的粗衣布褂,但見他器宇軒昂,相貌不凡,莫非他是當今天子乾隆皇上?想到這兒,於善人靈機一動,朗聲對道:"一人為大,大邦,大國,大中,孤一人。"原來於善人對的下聯,這"一人"兩字合起來念"大","大"字裏邊只有一"人","孤"一人是指一國的君主,因為只有皇上才可以稱孤道寡。乾隆皇上聽了大吃一驚,楞了半晌才說:"老板不愧文才蓋世,在下十分佩服。好吧,咱們君子一言,駟馬難追。"說完要去當那件馬褂。於善人斷定眼前這位客官肯定是皇上,他哪敢讓皇上當馬褂還酒錢呢,連忙上前攔住乾隆說:"不必,不必。人來客往,酒錢隨時捎來就是。"乾隆沈吟片刻,說:"也好,也好,風刮雪飄,馬褂穿上也行。"乾隆重新穿上了馬褂,對於善人和眾人說了聲:"諸位,咱們後會有期。"說罷便朝門外走去。於善人趕緊跟在後邊相送。乾隆走到門口,突然回身笑著對於善人說:"店好,店主更好,小店才這般興隆,興隆。"於善人恭恭敬敬地給乾隆施一禮說:"國好,國君更好,大清才如此昌盛,昌盛。"乾隆聽了這話,真比吃了蜜還甜,他美滋滋地走了。
於善人送走乾隆,重新寫了一個"興隆店"的牌匾,吩咐小二把"於家店"的牌匾拿下來,把"興隆店"的牌匾掛上。眾人見了都挺納悶,好奇地問:"於老板為何把於家店改成興隆店了呢牽"於善人笑呵呵地說:"興隆店乃是當今皇上所封,我哪敢不從?"大夥更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於善人就把剛才和乾隆皇上對對子的詳情說了一遍,大夥兒聽後才恍然大悟。
不久,乾隆皇上傳下聖旨,將於家店改為興隆店,並賞給於善人銀子。
於善人謝主隆恩後,把銀兩都分給了村裏的窮苦百姓。
打這以後,於家店就叫"興隆店"了。
發稿:2004年5月24日
更新:2004年5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