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刑事法庭主法官:群體滅絕罪元首無豁免權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 |
歐勘伯說,建立一個常設的聯合國國際刑事法庭的構想是從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開始的,當時國際社會對“群體滅絕罪”、反人類罪、和戰爭犯罪沒有獨立的機構和防範機制,所以在審理這些罪時專門成立了紐倫堡(Nuremberg)和東京軍事法庭。40年後的今天,國際刑事法庭(ICC)作為一個國際常設機構,於1998年在羅馬正式投票通過成立。從此,任何被告犯有“群體滅絕罪”和戰爭罪犯等罪名的人都將受到國際刑事法庭的調查和審理。至今,有91個聯合國成員國與國際刑事法庭簽訂了參加協議。
歐勘伯說,應該看到,美國的憲法和法律也是從1776年到1930年才逐步完善的。法律公正是一項長期的努力,國際刑事法庭是一個“自律性”的機構,我們的任務在於調查和懲罰象犯有“群體滅絕罪”的人。其中,政府必須是首先要講理才行。歐勘伯說,中國還沒有與國際刑事法庭簽訂參加協議。
歐勘伯說,制止“群體滅絕罪”、反人類罪、和戰爭犯罪的努力已經變成一個無國界的全球行為。我們將追究2002年國際刑事法庭後成立所發生的任何這方面的犯罪。這些不參加國際刑事法協議的國家裏的人民也不會就此讓他們認命;除了國際刑事法庭外,還有許多國際非政府機構,很多國家也在努力讓那些不參加的國家參加進來。
歐勘伯說,國際刑事法庭的堅強後盾就是全球人民的理解和參與。歐勘伯說,國際刑事法庭接受任何人,包括第三方機構和個人的投訴。
歐勘伯說,在審理阿根庭前獨裁政府的參與中,其實那是一個受教育的過程。他母親就因為他的爺爺是一位前獨裁政府的將軍而對審判有很大的抵觸。但是,審判開始後兩個星期,看到前獨裁政府的所作所為,母親完全轉變了。她說,你是對的。
莫瑞諾-歐勘伯(Luis Moreno-Ocampo)於1985至1992年間在阿根庭作為法官助理對前非法軍事獨裁集團進行了審理。在獨裁統治下,成千上萬的阿根庭平民曾被綁架失蹤和殘酷虐殺,歐勘伯在10,000多起踐踏人權案中啟用了700多宗作為起訴的個案,對犯罪者進行了審理。國際刑事法庭於2002年7月正式成立後,2003年4月21日在成員國會議上,在12名國際刑事法庭法官中,歐勘伯被一致當選為國際刑事法庭第一任主法官,並於6月16日就任。
發稿:2003年9月16日
更新:2003年9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