鉆石星塵失蹤引發爭論 太陽系演化假說遇到新挑戰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太陽系最古老的巖石和塵埃中應該包含著豐富的納米鉆石,這是已經死亡的恒星留下的“禮物”。但是,最近一個美國研究小組在一些行星際塵埃中沒有發現納米鉆石的蹤跡,這對太陽系的演化假說提出了新挑戰。人民網7月18日消息,行星際塵埃是直徑小於0·01毫米的塵埃粒子,每天都有大量的行星際塵埃降落到地球上。科學家在大氣層頂部收集行星際塵埃供研究使用,因為降落到地球大氣層頂部的星際塵埃形成於太陽系誕生的早期,包含了非常珍貴的信息。
有假說認為,在隕石、彗星和行星際塵埃中應該含有十分微小的鉆石。這些鉆石的尺寸不超過幾納米,包含大約數千個碳原子,被認為是死亡恒星的產物。但是要在行星際塵埃中尋找納米鉆石相當困難,因為行星際塵埃顆粒太小,無法用常規手段檢驗。
一個美國研究小組最近在英國《自然》雜志上報告說,他們檢測了數種來自地球之外的物質中納米鉆石的含量,意外地發現在行星際塵埃中的納米鉆石非常稀少。
為了尋找行星際塵埃中的納米鉆石,研究者使用酸來腐蝕樣品,然後用測量原子之間距離的方法確定樣品中納米鉆石的含量。結果他們在一些隕石中發現了納米鉆石的存在,但在同溫層收集到的行星際物質中卻很少含有納米鉆石。
這一研究成果引起了科學家的爭論。研究者認為,對於這種現象的一個解釋是,這些納米鉆石不是在太陽系形成之前,而是在太陽系形成之後才在太陽系的內層形成的。因此,在太陽系內部形成的古老巖石中就會包含相當多的納米鉆石,而在太陽系外部形成的物質──例如行星際塵埃──則不太可能含有納米鉆石。然而,現在公認的太陽系早期形成理論認為,納米鉆石不太可能在太陽系早期階段形成。
對於這一研究成果的另外一種解釋是,行星際塵埃經過數十億年的演化,其中的納米鉆石已經消失了,如果這種解釋成立,科學家將失去一個提供太陽系早期演化情況的重要信息源。
發稿:2002年7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