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因後果30年--一個真實的故事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豆豆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為了不至於使當事人看到此文而傷心、痛苦,隱去真實地點,以“佛教聖地”代之。
1999年春節期間,我到某“佛教聖地”燒香、磕頭,順便遊覽觀光。在一個比較大的寺院,碰到了該院的主持(未出家前他和我是一個村裏的,且和我父親關系還不錯)。用過齋飯後,便到他的廂房閑聊。
閑聊期間,有一個約50歲的男子有事來找主持,因我和主持較熟,他們談話也就未回避我。而從談話語氣可以聽出,主持和他也很熟了,談話的大概內容是,該男子想從緬甸請一尊玉佛到該寺院供奉,請求主持幫其找一個供奉位置。而主持的意思呢,供奉位置沒有了,如果你有這個心,就將錢以“功德”的形式掛到廟裏,寺院會將其留名、頌經。最後,什麼也沒有談成,那人就悻悻地告退了。
出於好奇,我便問主持,為什麼他非要請一尊佛像來這供奉?
原來,該男子在文革期間是一名紅衛兵,曾在文革開始時夥同其他三、四十名紅衛兵、民兵,來到該“佛教聖地”,將廟裏的佛像、菩薩像砸濫、搗毀。之後,四十多年來,這些曾到該“佛教聖地”破四舊、打菩薩的人,都無一幸免地遭到報應:瘋的瘋、殘的殘、非命的非命、槍斃的槍斃,幾乎都完蛋了,就只剩剛才來的這一男子還稍微幸運一點,未出現什麼大礙(可能是他多年來堅持燒香拜佛的原因吧)。且在幾年前帶領自己的女兒、女婿跑運輸,還發了財,日子過得也挺紅火,1997年,多年不孕的女兒(只有一個女兒)還給家族中生了一個男孩。98年,女兒和女婿帶著小孩,到外地裝貨,在排隊等待過磅時,由於天氣太熱,小孩叫著要喝水,母親抱著小孩下車買飲料。下車不到5分鐘,前面的車開始移動,小孩的父親跟著移動車輛(大貨車),剛一動,就聽“叭”的一聲,下車一看,自己剛學會走路不久的小孩血肉模糊地躺在後車輪下面……。
該男子屬單傳家族,在他這輩只有他一個兒子。下輩又是獨生女兒,只有招上門女婿,希望能延續香火。誰知,一切歡喜,僅曇花一現。懷著痛苦與悔恨的心情,他來到40多年前打砸佛像的“佛教聖地”,想以此“種”一善因,望能“得”一善果!
這難道不是一個活活生生的有前因──砸佛像,後果──斷香火的報應故事嗎?這不是幸災樂禍,我也非常同情當事人。但我想,當事人心裏可能已經開始明白自己是遭了報應了,否則為什麼去廟裏呢。
發稿:2002年5月19日
更新:2002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