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志:談閱讀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百志閱讀乃人間一大樂事,讀書之樂有許多不同的層次,是需要花些功夫才能細細體會。能夠品嘗讀書的樂趣,自然就能神交古人,心靈就會打開無數道門。本文從尋書、讀書、到寫書三個層次,循序漸進地談。
讀書第一樂在尋書。這裏不說是“選書”,而特別用“尋書”二字,代表一種好書難得的心境、尋尋覓覓的找尋,及尋得之後的驚喜與珍惜。“選書”感覺上,就好像是好書很多,可隨個人意願抉擇。當然好書不少,但是,隨著閱讀與思考的深入,對好書的標準也漸趨嚴格。正如朋友之相處對待,始於擇友,擇友不嚴,後患無窮。夫妻之道始於初會,而君子之學則貴慎始。
談閱讀,個人認為,以尋書為第一。當然,有人喜好雜食、多食、囫圇吞棗地讀書,這因人而異,不可一概而論。個人覺得,尋書本身就有極大的樂趣,懂得尋書的人,心中必然有一套標準,這個標準的建立,必然是經過無數的閱讀,這樣的老手才能知道自己要讀什麼書?就像歷經滄桑的人方能懂得人生的滋味。不知尋書的必要的人,還不能說是已得讀書的三味。如果這樣,把好書放在面前,可能也會擦身而過。能夠體會尋書之樂的人,已經算是半個讀書人了!
其實,“尋書”本身也是樂趣無窮,為看書而看書,常常會減低讀書的興味。尋書正可補齊不足之處。尋書之樂好比尋山之樂,尋友之樂、尋花之樂。“尋”本身就趣味無窮。又好像尋幽訪勝,於迷處不迷,不迷處成迷,忽然柳暗花明,又見落英繽紛。書海茫茫,學比山高,尋山志在登高,尋書志在絕學。
得書不易,多半出於偶然。或相會於書市、或邂逅於江湖。以前喜歡到舊書攤去閑逛,買回一本不錯的書時,心情常是色彩繽紛的。有時,好像是仗義執言拔刀相助,拯救一個遭難的俠士。有時,又好像江邊相會一個賣身葬父的女孩兒。有時,又象是花前月下的相逢。書好像是有生命的人一樣,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不同的人格個性。人與書的緣分契合,或許是一種思想境界交流的更深愛戀。
讀書之樂奇妙無窮,心境體會姿態都不相同。有人喜歡正襟危坐,有人喜歡臥讀春秋;有人喜歡清晨快讀,有人喜歡秉燭夜讀。有些人喜歡一個人讀,有些人喜歡大家一起讀。不管怎麼讀,書都是書,心情不同境界不同,對書的體會也不同,其實和我們轉換思維有關系。對於書抱持怎樣的心情,就充分影響了我們對書中世界的體會。基督教徒以虔敬的心閱讀聖經,對於聖經的體會必然和輕忽的閱讀不同。因此,讀書的人要懂得惜書、愛書、護書,才是真正的讀書人。此外,春夏秋冬、時雨狂風、都不真正影響人對書的領會。
再上一級,就可以寫書了。寫書才是對書的回饋,就像尋偶志在婚姻,結婚之後生個孩子也是天經地義。寫書就像生孩子,光讀人家的,不寫自己的,總是意猶未盡。寫書不是人人都得做,而是一股不得不然的文氣,從心中穿到手上。自然,也就寫得出來。寫書的人,看書的人其實是沒有距離的。但是,往往距離又很大,這樣的距離,往往是作家本身角色的轉換問題。許多作家後來寫不出什麼來,這和他也看不下別人的東西有關系。一個內在的對話已經遲鈍或消逝,不是腐朽得不行,就是已經超越語言文字的層次了。
發稿:2002年2月17日
更新:2002年1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