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緣歸大法道德升華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 心靈甘露 > 省思感悟

諸葛亮叱咤風雲 為何教子寧靜淡泊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文/宋寶藍

《藝文類聚》中記載了一篇《誡子書》,是諸葛亮54歲時,寫給8歲的幼子諸葛瞻的教誨。諸葛亮說:“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意思是:心中不能恬淡寡欲,就無法明確志向;身心不清凈,就無法實現遠大的夢想。後來,這句話濃縮為“淡泊明志,寧靜致遠”,備受世人推崇。

諸葛亮所期望的“淡泊”,並不是讓諸葛瞻在“淡泊”中碌碌無為,隱身棄世,避居山野,也不是讓孩子在“寧靜”中慵懶安逸,虛度一生。諸葛亮希望孩子“淡泊明志”,當心中沒有雜念,無欲無求,就會使志向更加清晰堅定。而在清醒理性的狀態下,人可以不為名利所纏、所累,不為世間繁華誘惑侵蝕。那淡泊的氣度,猶如行雲流水散出的裊裊雲煙;猶如堅毅的松柏在風霜雪雨中依然挺拔的身姿。

同時,諸葛亮告誡兒子“寧靜致遠”。要保持良好的心態,就要克制浮躁。人心寧靜,才能像高遠的天空一樣,廣闊而深邃。一個人能擁有這樣的寧靜,他看事物的眼光也一定會長遠。

得益於“淡泊”的力量,人的志向會更加堅定;得益於“寧靜”的心態,人會更加智慧,洞悉萬物,處變不驚。無論身處何種世事之中,都可以“窮則獨善其身, 達則兼善天下”。

古代先賢說:“正則靜,靜則明。”清代《杜詩言志》中寫到:“至於寬閑之野,寂寞之濱,每自寓其天懷之樂,而淡泊明志,寧靜致遠,未嘗不處處流露。”

品讀先賢教子的殷殷苦心,心神也隨著思維馳騁。當一個人不計眼前一時得失,自然會有洞徹世事的悠然智慧。想必,這就是“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意義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