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緣歸大法道德升華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 因果省思 > 因緣啟示

外祖父的傳奇故事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奉臨

【明心網】以下這個故事,是發生在外祖父身上的真實經歷,以前總存有一些不解的疑惑,感到其中某些情節,是否純屬巧合?修煉以後,仔細玩味,個中道理我終於全都明白了。外祖父的一生,本來值得立傳,奈何兒孫輩中如我者,多勞於塵事,又自知才疏學淺,不敢率爾操觚,悠悠忽忽,一晃眼,老人家去世,迄今已屆滿19周年,想起來,不免心驚於歲月飛逝如矢,今僅略述其生平二三事,聊表追思。

外祖父姓方,1895年誕生於廣東惠來,自幼穎悟,又勤學不輟,1920年自國立廣東高等師範學校(廣東國立中山大學前身)文史系畢業,即任惠來中學教務長兼文史教師。1922年8月2日,強烈臺風侵襲廣東,韓山廣東省立第二師範學校樓舍坍塌無余,時年28歲的外祖父受省教育廳委派為校長,擔負起校舍重建重任,親赴上海、南洋募款,籌得5萬余銀元,整建樓舍10座,並購置儀器設備,使學校規模,煥然一新;又與當時潮安縣長劉侯武合力募款,重修同樣飽受風災之害的“潮州韓文公祠”,前後5年,積極建樹,使著名古跡,得以保存。廣東省立韓山師範學校師生在外祖父調任汕頭市長時,追念其勞績,特別在韓山之麓,撰文立碑志記。

1927年奉命出掌汕頭市政,開始“學優而仕”的一段生涯,先後歷任惠來、博羅、潮安、增城等8縣市首長。直至1949年赤禍蔓延,時局動蕩,始同二舅避居香江,重返杏壇,繼續以教書為業,並先後有《千家詞》、《葵廬文抄》等多種著作問世。

1961年以後,每年以港僑身份來臺參加國慶盛典,並探視在臺唯一女兒、女婿。1975年定居臺灣,但仍不時來往港臺兩地,探望同鄉好友與兒孫諸輩,茶敘歡聚,吟詩作對,引以為樂。

外祖父相貌堂堂,氣色飽滿,尤其難得的是,年過八旬,身體依然健朗,耳聰目明,腰桿挺拔,頭發濃密,牙齒完好,全無衰頹老態,起居作息或來往各地,常如獨行俠一般來去自如,從不輕易煩勞兒孫。

88歲那一年,外祖父卻突然大病一場,那是我唯一見過他虛弱病倒的一次。父母深感焦慮,為其延醫治療,查不出什麼病因,卻一連昏睡數日,不吃不喝。

一日,老人家忽然悠悠醒轉,整個人變得神清氣爽,仿佛只是一場大夢,他以徐緩而清晰的語調告訴我們說:“別擔心吧!我沒事了,睡夢中,見我大兄走來相告,他說待我96歲時,方來接我回去,所以你們放心吧!”我和父母面面相覷,不知老人所言虛實,只當囈語一番,未置心上,人能清醒過來,已感萬幸。

1987年臺灣開放大陸探親後,來臺定居已10多年的外祖父,漸漸萌生“落葉歸根”想法,和我父母商量後,在1989年8月,打從香港回到闊別40多年的廣東惠來老家,準備在那裏渡過他人生最後的一段歲月,那時外祖父已95高齡。

1990年底,母親因思念外公,計劃與父親返鄉探親。那是父母自1949年來臺以後的第一次返鄉,唐詩中李頻所寫的“近鄉情更怯”,頗能反映他們與故鄉睽隔40年之久的心情,我唯恐父母要承受旅途的勞累以及情感上的沖擊,決定隨行照料。

1991 年初,父親訂妥了1月12日的機票,預計飛往香港,再轉機飛往汕頭,然後包車回母親老家惠來;然而就在1月7日上午,香港二舅來電告知,外公於當日清晨7 點05分,離開了人世,母親滿心的期待化做一腔悲痛,沒想到本來愉快的“探親之旅”,竟然成了“奔喪之行”。唯一稍感安慰的是,二舅轉述:外公臨去之時,一派從容,像是完全掌握自己來去似的。當日清晨,老人家從睡夢中醒來三次,連對大舅說:“麗兒(我的母親)怎麼還沒回來?”近7點時,留下最後一句:“我不等她了,有好多人來接我了!”外祖父語畢不久,就像睡著一般,平靜安祥地離開人世,舅姨與孫輩多人隨侍在旁,外祖父得年,正是96歲。

當時離黃歷新年,只剩一個多月,以外公身體沒病沒痛的情況,依常理,再活上個三、五年,應該不成問題,但“年壽有定數”,外祖父終究未能跨過96歲門檻,應驗了他88歲那一年病中的夢兆。

當我和雙親輾轉趕回老家時,發現小鎮鄉親將外祖父的喪事,當成一樁大事辦理,沿街店家幾乎全關了店門,生意都不做了。出殯當天,成千上百人的送葬隊伍,繞行鄉裏一大圈,隊伍走走停停,我和父母夾在人群裏,看到許多戶人家大門前,不是供著牲品,就是備置清水一盆、鏡子一面,我頗為不解,低聲詢問母親,方知其中原委。

原來外祖父當年任廣東汕頭等8縣市長,當時地方父母官,兼掌治獄斷案之責,外祖父一向廉政愛民,不但勤於政事,還能憂民之所憂,日常濟貧施藥,不遺余力;遇有刑事訴訟,也能寬嚴並濟、不枉不縱。曾有兩鄉鄉民為爭寸土之地,發生械鬥,長期勢同水火,外祖父到任後,因其德望,出面排憂解紛,恩怨很快平息下來。又博羅縣曾發生一件駭人聽聞的弒父慘案,一女子見財起意,竟對遠赴南洋經商致富返鄉探親的老父狠下毒手,經外祖父明察暗訪,案情水落石出,為端正人心,對該女子從嚴判處。鄉人稱外祖父為“方青天”,頌揚他斷案如神、明鏡高懸。這也就是為什麼送葬當天,以盆水和鏡子擺設作為路祭的原因,用以象征外祖父前半生為官,“清如水、明如鏡”的意思。童年時聽母親講述外祖父行誼,因時空相隔遙遠,加上年幼,不解世事,都當作一般故事聽聽;直到返鄉奔喪,才真正體會“德化人心”的意義。

鄉裏中有一位被當地居民稱為“仙姑”的通靈女子,傳述在外祖父去世當日清晨,她天目中看到的景象:整個天際,雲彩繽紛、霞光燦爛,許多美麗仙女臨空而降,而且聽到悠揚動聽的樂聲回環繚繞,當時心想,是哪一戶人家大德之士有此善終,得享如此厚福,莫非是方老先生?後來印證外祖父辭世時間,正相吻合,此事後來在當地盛傳開來。

外祖父生平無論置身何處,都襟懷開闊,與人為善,曾撰“一懷明月,兩袖清風”聯語,自期自勉,也可做為他一生行事寫照。現世功德,使其壽終正寢、五福全歸。

不僅如此,父祖輩的善德懿行,潛移默化著一代又一代,使我從小便知道做好人的重要;年長後,看遍人間生老病死、種種憂喜悲歡,都不過是曇花一現,更感到人生在世,非比尋常,冥冥中自覺帶著某種使命而來。

在世道中,歷經幾番尋尋覓覓,終能在中年之際,獲得高德大法,走上了一條“返本歸真”之路,所有人生困惑,通過修煉,都如撥雲見日一般,豁然開朗。確信古人所謂“祖上有德,余蔭子孫”之說;同時更深切體認:人身有大用,絕不容等閑虛耗。期勉自己,珍惜各種善緣,奮勉精進,以報天恩於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