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緣歸大法道德升華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袁偉時:兩大歷史轉折關頭的正義呼聲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新生5月21日訊】 這裏選錄的是陳寅恪先生的三篇短文,一以貫之,說的是知識份子必須具有“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我想,不論你是不是知識份子,只要你是現代公民,都應該好好讀讀這些箴言。

1927年6月2日,著名學者王國維跳進頤和園的昆明湖自盡,年僅五十。?什麼正當盛年的文化重鎮要自尋短見?王氏的遺書說:“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經此世變,義無再辱。”變在何方,辱自何來?有人說是“殉清”。可是,1924年馮玉祥把溥儀趕出紫禁城,?什麼那時不殉,而末代皇帝正在天津租界自得其樂之際卻那麼動情?它如私人瓜葛或恩怨致死說等等,均難自圓其說。兩年後,陳寅恪?故友撰寫的紀念碑銘文駁斥了上述猜測,義正辭嚴地指出:“思想而不自由。毋寧死耳……先生以一死見其獨立自由之意志,非所論於一人之恩怨,一姓之興亡。”

看看當時的社會環境,不難理解陳先生在這裏不僅是?亡友辯誣,更重要的是在關乎中國前途的大是大非面前,發出了一個知識份子的正義呼聲。一個不能不正視的情況是:不但1927“四一二”的腥風血雨震驚全國,而且在此以前,隨著 “國民革命”和“北伐”陰暗面日益暴露,各地知識份子早已坐立不安。聽聽劉少奇是怎麼說的吧:“當時在長沙、武漢、廣州等城市”,工人“提出使企業倒閉的要求,工資加到駭人的程度,自動縮短工時到每日四小時以下,(名義上或還有十小時以上)。隨便逮捕人,組織法庭監獄。檢查輪船火車,隨便斷絕交通,沒收分配工廠店鋪,這些事在當時是較平常而且是極普通的。” 加上自國民黨推行所謂“黨化教育”、“黨化司法”……取消新聞自由和思想、學術自由,極權統治已在地平線上突顯。於是,除了少數激進知識份子和部分青年學生外,知識階層中不少人念及南國,惴惴不安。王國維自沈,無非是敏銳地察覺行將失去自由的知識份子極端悲憤和絕望的體現。當陳寅恪兩年後提筆撰寫碑銘時,先覺們的擔心已不幸言中。國民黨取得全國政權後悍然宣布:“確定總理(孫文)遺教?國家之最高根本法……全國國民,均宜恪守勿渝” 並宣布“一切學問知識只有用來作證明的材料,說明的方法”, 要對“自由思想加以嚴格的批評” ,開創了20世紀中國某個政黨徑行以某個人的思想?國家憲法和思想準繩,取締自由,建立新式專制統治的記錄。其後果是衆所周知的。

面對這樣的荒唐,以胡適?代表的自由知識份子憤怒地指出:“在思想言論自由的一點上,我們不能不說國民政府所代表的國民黨是反動的。” 與胡適有所不同,陳寅恪一向專心致志從事學術研究,很少評論時政。但像他那樣對中西學術文化有深刻了解的現代知識份子,深知沒有自由思想和獨立人格,就不會有王國維遠超前人的學術成就;也不可能讓自己蓄勢待發的學術成果破土而出;更不可能讓祖國的學術文化日新月異。他的大聲呼喊,體現著?學術而學術的群體正在打破沈默,與胡適等公共知識份子和“怒向刀叢覓小詩”的革命者互相呼應,譜成抗議文化專制主義的正義大合唱。

進入50年代,歷史翻開新的一頁。思想改造,學術批判,鎮壓反革命,反右派……目不暇接。在經受了一連串意想不到的打擊後,呼喊者沈默了;沈默者更沈默;委瑣、奴?婢膝、淒淒慘慘戚戚成了中國知識份子的典型形象。?什麼會産生這些不應發生的災難?重要原因之一是愚昧無知,而又妄自尊大。最大的災難到來之前的1951年,陳寅恪已?祖國的學術文化憂心忡忡:“八股文章試帖詩,宗朱頌聖有成規。”“而今舉國皆沈醉,何處千秋翰墨林。” 1954,在以批判胡適、胡風?中心的暴風驟雨就要到來的前夕,中國科學院邀他北上主持中國中古史研究所,他寫下答復科學院的那封著名的信。同年寫就《論再生緣》。他又一次?思想自由、獨立人格呼號。這是奇談怪論乃至異端,還是深悉現代學術文化發展必要條件的大師的箴言?時至今日中國人尚要?這些常識花費時間,這絕對不是什麼值得誇耀的光榮。

半個世紀過去了,人們悲嘆我們缺乏能在世界學術領域領導潮流的大師。沒有能讓知識份子自由馳騁的社會環境,能有大師嗎?體制或曰具體制度是決定人才成長快慢的關鍵。我們的大學離建立現代大學制度還有多遠?翻翻我們的報紙吧!與連篇累牘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呼籲的同時,建立現代大學制度的呼聲是那麼冷落,似乎尚未提上議事日程。

進入21世紀,懼怕在全球一體化的大潮中再一次陷入劣敗的命運,朝野人士同聲呼籲要恢復中華民族的創新能力。可是,沒有自由心靈,何來創新?

不是說要進行素質教育嗎?離開從小就培養我們的公民具有獨立人格,自由思想,所謂素質教育就失去靈魂,不著邊際。

中國又一次面對歷史大轉折的關鍵時刻。一切關心祖國學術文化發展的人們,特別是手中掌握大小權力的官員們,請讀讀陳寅恪的肺腑之言,也許你能受到一些有益的?T發。

寫於2001年3月16日

發表於《同舟共進》2001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