懺悔須在活著的時候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文:明心在五千年的華夏文明中,敬天信神與善惡有報的道理感化了眾多的世人。為何古人要孜孜不倦地講述這些道理?為何勸說善惡有報的故事數不勝數?
其背後的深刻用意,就是不讓世人沈淪於欲望與私利的滿足,而敗壞了人應有的道德與良知,最終遭到上天降臨的懲罰。
有一個書生想見鬼的故事。
這位書生膽子很大,總是想見見鬼的樣子,卻都沒見到。
一天晚上,雨過天晴後,明月高懸,書生叫仆人帶一壇酒來到墳塚間,環顧四周後大喊:“如此清朗的夜晚,獨自飲酒令人感到特別寂寞,九泉之下的各位朋友,有誰願意來與我共飲的嗎?”
不一會,有閃閃鬼火在草際間出沒,相距一丈的地方隱約發出嗚嗚的聲音,並且停留在遠處不肯靠近。
書生默數,約有十余個身影,便用大碗盛滿酒,向他們灑去,群鬼俯身去聞地上的酒氣。有一個鬼稱贊好酒,請求書生再賞一些。
書生一邊灑酒一邊問:“各位何以不去輪回轉世呢?”
鬼說:“善根未泯者能轉生,惡貫滿盈的下地獄。我們這十三人,罪惡尚未盈滿,等待輪回者有四人,陷於業果的報應,不得輪回的有九人。”
書生問:“那為何不懺悔來求得解脫呢?”
鬼說:“懺悔必須在未死以前,死後便無著力處可以努力了。”
酒灑光後,書生舉起酒壇給鬼看,眾鬼於是歪歪斜斜的各自離去。其中一個鬼回頭叮嚀書生說:“我們這些餓鬼得到您的酒喝,實在沒有什麼能報答,謹以一句話奉贈您:‘懺悔須在活著的時候。’”
更新:2022年8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