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道德升華緣歸大法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 心靈甘露

德不孤必有鄰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作者﹕郭微言

“道德”,是評價、判斷一個人的善、惡、好、壞的尺度,也是評價、判斷一個人的行為正不正當的社會規範。“道德”,是我們每一個人在日常生活中,每天要去實踐力行的事情。有道德、有美德是幸福人生的必備條件。人要重德、要崇德,要努力充實自己的修養,人生才有光彩;人一旦偏離了道德,或者沒有了道德,人生必定是沒有任何幸福可言的了。

儒家學說是中華民族五千多年以來道德傳承的主要思想來源,“仁義禮智信”是“五常”,被確定為道德整體的綱目。按照孔子的思想,治理國家就是以德、以仁為本。“仁”可以說是待人之道、處世之道的準繩;“恭、寬、信、敏、惠”五者,能行於天下,那就是行“仁”了 。

三達德--“知(智)、仁、勇”三者,是認定一個人的學問修養是否合於君子的標準。“仁者不憂,知(智)者不惑,勇者不懼”,說明了有仁德的人是沒有什麼憂煩的;有高智慧的人是沒有什麼疑惑的事;心胸坦蕩見義勇為的人是不會畏懼什麼的。

中國古代先賢用“梅蘭竹菊”來詮釋四君子的美德。“梅”代表堅忍;“蘭”代表雅靜;“竹”代表謙卑正直;“菊”代表真誠樸實。其實,不僅文人雅士講美德,武士武術也講究武德。

君子更要有美德,就是具有美好的品行、節操、風格、儀態、氣質和內在的涵養。自古以來,老祖先代代相傳,做人要積德,千萬不要損德。有德的人,無私無我的與人為善,凡事總能夠先為別人著想,為事情的整體大局想,圓融好周遭的一切。修煉人還得講修口和守德,因為吃苦、消業力、提高心性,都可以轉化成德。善良有德的人,心寬路自寬,有失亦必有得,終其一生是永遠不寂寞的,“德不孤必有鄰”,不求而自得。

- 轉自《大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