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道德升華緣歸大法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 因果省思 > 因緣啟示

《紅樓夢》裙釵“宿命” 淺釋(上)

——――“平生遭際實堪傷”的香菱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李敬

【明心網】曹雪芹在《紅樓夢》裏所刻畫的人物中,最惹人註目的,是活躍在大觀園裏裏外外的那上百個裊娜多姿的少女、少婦、尼姑、女仆、女伶們。她們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時時牽動著讀者的心。它讓我們看到,在這一群千姿百態的女人中,無論她們的身份多麼高貴,或是何等下賤;也不論她們的為人多麼豪橫刻薄,或是多麼溫柔淳厚,沒有那一個逃得脫與自己的生命同在的”宿命”。在這裏,讓我們先從《紅樓夢》這部巨著中,把作家所揭示的與香菱的”宿命”有關內容摘錄下來,共同賞析吧! 不過,她小時候的名字並不叫香菱,而叫英蓮。

(一) 僧人預示 英蓮將“累及爹娘”

英蓮是《紅樓夢》裏第一個出場的裙釵,當然,並不是一開始就出現在大觀園,而是在她的家鄉姑蘇,即今天人稱“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蘇州,自古這裏就“是紅塵中一二等富貴風流之地”。她出生在鄉宦之家,父親甄士隱,稟性恬淡,人品瀟灑;母親封氏,情性賢淑,深明禮義。二老年近半百,只就英蓮這一個女兒,又加生得粉妝玉琢,乖覺可愛,真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當時這英蓮三歲。一天,她父親甄士隱抱著她在街上看熱鬧,只見從那邊來了一僧一道,及至到了他家門前,看見士隱抱著英蓮。那和尚便大哭起來,向士隱道:“施主,你把這有命無運,累及爹娘之物,抱在懷裏作甚?”士隱聽了,知是瘋話,也不去睬他。那僧還說:“舍我吧,舍我吧!”士隱不耐煩,便抱女兒撤身要進去,那僧指著他大笑,口內念了四句言詞道:

慣養嬌生笑你癡,菱花空對雪澌澌。
好防佳節元宵後,便是煙消火滅時。

一般讀者對曹雪芹所描述的這些情節,往往並不留意, 最多也只當是作家的技巧,是為引人入勝的伏筆。即使到預言一一兌現,也只看作是作家為自圓其說而為之。但是。統觀《紅樓夢》,不難發現,不論寶玉夢幻中所見的詩文,所聽的歌曲,還是大觀園裏的才子才女們寫的詩篇,甚至年節編的燈謎,村婦順口講的典故,往往都包含著不可忽視的預示。而書中所有的群釵,無一不是按著預示中的她們各自的“宿命”生存、嫁娶,以至死去。曹雪芹筆下的甄士隱,就是引導我們讀懂這部奇書的,有慧根的人物,他聽了和尚言詞,“心中此時自忖:這兩個人必有來歷,該試一問,如今悔卻晚也”。

大抵類似的預示,是容不得猶疑,來不及後悔的。士隱沒有想到,僧人預示給他的這一切,很快便無情地一個、一個被證實了。

次年的元宵節(農歷正月十五),誰都不再記得和尚所警告的”好防佳節元宵後”那句詩。元宵節,也叫燈節,在中國,那是民間十分熱鬧的節日。賞燈猜謎的習俗,吸引著人們,英蓮豈能不出去觀看。但是誰又能料到,英蓮由仆人抱著,在街上看燈,怎麼會眨眼功夫就不見了。仆人尋找了半夜,至天明不見,哪裏還敢回家見主人,便逃往他鄉去了。士隱夫婦半世只生此女,一旦失落,痛不欲生。悲哀之狀,難以盡言。痛失愛女的士隱夫婦,偏又應了常言所說的,“禍不單行”。到了三月十五,葫蘆廟炸供,那些和尚不小心,致使油鍋火逸,燒著了窗紙。這一帶人家多用竹籬木壁,火勢接二連三,漫延開去。大抵也因劫數,只可憐甄家就住在這座葫蘆廟隔壁,早已被燒成了一片瓦礫。這接踵而至的打擊,士隱夫婦如何承受得起。此後不到一兩年,甄士隱已病弱不支。眼見已顯出不久人世的光景。

(二) 甄士隱解悟“好了歌” 飄飄而去

一天,甄士隱拄著拐杖,拖著病弱的身子,到街上曬太陽。那邊來一跛足道人,一邊走,一邊口中念道: “世人都曉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
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兒孫忘不了!
癡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

士隱起初只聽到“好”,“了”----“好”,“了”,便上去與那道人答話,道人告訴他“世上萬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須是了。我這歌兒,便名’好了歌’。”士隱聽後,頓時明白,並立刻作出了自己的解釋。道人說:“解得對,解得對!”。士隱甩掉拐杖,搶過道人肩上的褡褳,自己背上,說了聲:“走吧!”同了那道人,飄飄而去。

從此甄士隱作為書中的人物隱去了。曹雪芹通過《紅樓夢》這部書要告知世人的“真事”,也一並“隱”去。關於隱去的”真事”到底是什麼,紅學家們有過種種地猜測,我們且不去理論。只要掙脫“無神論”的束縛。擺脫“黨文化”的流毒,讀《紅樓夢》時,便不會忽略以上所講的情節。而且會從英蓮這個小人物的平生遭際中悟到作家隱藏在這部巨著中的“真事”。

(三) “菱花空對雪澌澌”

讓我們繼續看,那個瘋和尚所念的四句言詞裏邊,第二句:“菱花空對雪澌澌”預示了什麼,現實情況又是怎樣?

《紅樓夢》裏有一回,是專為交代這個事情的,標題是:《薄命女偏逢薄命男 葫蘆僧亂判葫蘆案》說的是人販子在賣女孩兒的事。這個被賣的女孩子,就是那年元宵節被拐子拐走的英蓮。這一類拐子,為了多賣錢,總是把女孩兒藏在避人處,待她長到十多歲,在苦難折磨中,終於長成婷婷玉立的一個少女的時候,才估價出賣。英蓮本來被拐子賣給了一個名叫馮淵的公子。這馮公子,自幼父母親早亡,家裏日子殷實,在當地也是數得上的風流人物。素來酷愛男風,最厭女子。這也是前生冤孽,可巧遇見這拐子賣丫頭,他便一眼看上了,立意買來作妾,立誓再不交結男子,也不再娶第二個了。”所以為鄭重起見,擇了吉日,三日後過門。

可恨這貪得無厭的拐子,收了馮家的錢,又偷偷把丫頭賣給了薛家,想卷了兩家的銀子逃走。拐子沒逃掉,被抓住打了個半死。可這馮、薛兩家掙執起來。他們都不肯收回銀子,只是要領人。那薛家公子,本是官商子弟,有錢有勢,豈是肯讓人的。爭奪當中,便喝令手下將馮淵打成重傷,擡回家去,三天後死了。薛公子原是擇定了日子上京去的。奪得英蓮,帶著母親和妹妹,起身遠行去了。人命官司之事,他竟視為兒戲,知道不過花上幾個臭錢,沒有不了的。只可憐那馮公子,雖有家人為他伸冤,偏又遇上只想攀附豪門的貪官,官司不了了之。真是白搭上銀子,枉送了性命。

在拐子賣丫頭,引出人命官司的過程中,有一個人,認出了被賣的丫頭是英蓮。這個人如今在衙門當差,他曾是葫蘆廟裏的小和尚,幼時常與英蓮一同玩耍。那場大火之後,他還俗當了衙役。湊巧,拐子來到這裏,租住了小和尚的房子。他見這丫頭眉心中有一顆米粒大小的胭脂痣,認出來這便是甄老爺家的女兒英蓮。他曾經趁拐子不在時,問過她,她哭了,說不記得小時候的事了。和尚曾想,英蓮若是跟了馮淵,也許有出頭的一天。誰料卻落在了“呆霸王”薛蟠的手裏。

英蓮被薛家帶到京城,住進榮國府,大家都知道她是薛蟠買來的,而且為買她還鬧出了人命。有人問她:“幾歲了?叫什麼名字?”,“你父母在哪裏?”她只是搖一搖頭說:“不記得了。”後來,薛蟠的胞妹薛寶釵給她起了個名字,叫香菱。

薛蟠的“薛”字,與“雪”是諧音。“菱花空對雪澌澌。” 就是說,香菱命中註定今生是要面對薛蟠這個“呆霸王”的。 可這裏所說的偏又不是“面對”,而是“空對”。這又是什麼意思呢?實在不能不令人為香菱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