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炼文化世界回眸再现辉煌
缘归大法道德升华病祛身轻佛光普照今日神话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时空中外预言科学新见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恶扬善曝光邪恶慈悲为怀
人生百态 社会乱象红朝谎言华夏浩劫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天怒人怨因缘启示
深思明鉴心明眼亮信仰漫谈杂谈随笔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启示诗文乐画
国际声援天地正气良知永存紧急救援
主页 > 五千文明 > 世界回眸

与巴赫齐名的音乐大师——亨德尔(图)

打印机版 | 【投稿/反馈】

巴洛克音乐大师亨德尔


乔治.弗里德里克.亨德尔(George Frideric Handel,1685-1759)与西方音乐之父巴赫齐名,他们同年出生于德国,两人被称为巴洛克(Baroque)音乐时代的巨人、世界级音乐大师,为十八世纪的欧洲音乐史谱出光辉的篇章。

1685年2月23日亨德尔出生于德国哈勒(Halle),后定居并入籍英国。创作作品类型有歌剧、神剧、颂歌及管风琴协奏曲,其作品《水上音乐》、《皇家烟火》和《弥赛亚》至今仍广为传颂。

优异的音乐才能

亨德尔在家中排行第八,父亲是位外科医生兼理发师(只为贵族理发)。亨德尔幼年就显示出优异的音乐才能,他7岁时和父亲去萨克森公爵的宫廷,宫廷里的阿朵夫公爵被亨德尔弹奏出的琴声深深打动,便要求亨德尔的父亲让他接受正统的音乐教育。

1694年亨德尔在圣母堂管风琴师柴考(Friedrich Wilhelm Zachow)门下学作曲、风琴、大键琴、小提琴和双簧管。1702年,亨德尔遵从父亲的遗志,进入哈勒大学修习法律课程,并兼任当地教会的风琴师。1703年,亨德尔挥别哈勒大学的法律课程,前往当时德国境内唯一拥有不受宫廷控制的歌剧院城市汉堡。在汉堡,他结识了约翰.马提颂(Johann Mattheson),并经由其引荐担任歌剧院交响乐队的第二小提琴手。

1705年,亨德尔创作的歌剧《阿尔米拉》上演并获得成功。这让21岁的亨德尔有更好的条件在那不勒斯、罗马、佛罗仑萨和威尼斯等地学习作曲等。1710年,25岁的亨德尔就任汉诺威选帝侯的宫廷乐长。1711年,亨德尔首次访英,在伦敦上演他用两周写成的第一部歌剧《里那尔多》并大获成功,1712年亨德尔归化英国籍,成为伦敦最成功意大利歌剧作曲家。

1713年,亨德尔以一首《女王生日颂歌》博得了安妮女王的赏识。1714年,安妮女王驾崩,亨德尔创作《水上音乐》组曲欢迎新国王乔治,这一名曲至今仍是世界各地古典音乐咖啡厅首选播放的背景曲子。此后的十余年间,亨德尔创作了大量的声乐和器乐作品,特别是歌剧,这为他在全欧洲赢得了巨大的声誉;他也是举世公认的管风琴大师,在当时只有巴赫才可与他匹敌。

1742年,亨德尔的清唱剧《弥赛亚》(Messiah)在都柏林首演成功后,亨德尔更专心于神剧的创作。海登的《创世纪》与门德尔颂的《伊莱贾》神剧皆承袭《弥赛亚》的形式。

1759年春,74岁的亨德尔照例指挥了演出,在热烈的掌声中,亨德尔倒下了,1759年4月14日逝世于伦敦。亨德尔享受了国葬的待遇,长眠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墓地,在那里有一座亨德尔纪念像耸立至今。

艺术成就

亨德尔一生创作了46部歌剧、32部神剧和为数颇多的管弦乐器作品,被誉为巴洛克时期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他的歌剧汲取意大利风格的抒情调,旋律优美流畅;神剧则以《弥赛亚》最为闻名,是音乐史上的登峰造极之作;管弦乐作品最脍炙人口的是《水上音乐》组曲和《皇家烟火》音乐,此外尚有协奏曲、奏鸣曲和大提琴组曲等。他创作了四首加冕颂歌,其中的《牧师扎多克》(1727年)是为乔治二世的登基所作,后来在每次英皇加冕时都会演奏。

亨德尔的作曲风格明显受到意大利巴洛克风格的作曲家以及德国中部传统复音音乐的影响。音乐家温顿.迪恩认为:“从亨德尔的歌剧中可以看出他不只是位伟大的作曲家,也是第一流的剧作家。”在歌剧《亚力山大的盛宴》(1736)受到好评之后,他将合唱部份翻译为英文。在《弥赛亚》(1742)成功之后,亨德尔没有再写过意大利文的歌剧。

亨德尔是当代除巴赫以外最有声誉的作曲家,他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歌剧作品,以及许多壮丽的管弦乐组曲,是巴洛克时期的“组曲之王”。亨德尔是歌剧、古键琴奏鸣曲、管风琴赋格、协奏曲、管弦乐曲和神剧等多方面的能手。尤其亨德尔的清唱剧创作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成为音乐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为《弥赛亚》谱曲:我看到了整个天国,还有伟大的上帝

1741年8至9月,亨德尔在24天的时间里完成了他最著名的清唱剧《弥赛亚》。歌词取自《圣经》,但并无连贯故事情节的《弥赛亚》,表现了上帝派耶稣降生人世以至受难、复活、升天的过程。

神剧内容和歌剧一样有:序曲、宣叙调、咏叹调、重唱、合唱和管弦乐。通常把《弥赛亚》的歌词分为三部份:“耶稣诞生”、“耶稣受难”和“救赎”。第一部份在有伴奏的宣叙调中,由男高音唱出圣经的预言,宣言弥赛亚的到来。第二部份谈的是人们并不接受上帝为人安排的方法——藉弥赛亚的流血受死和上帝的大能使人得以自由,不再受罪的压制。第三部谈到罪人的救赎和关于永恒拯救的诺言,最后的歌词坚定陈述极其动人,伴随着绝妙的对位表现,所有的声部以无与伦比的流畅性和灵活性互相作用。

亨德尔在为《弥赛亚》谱曲的时候,曾感动得热泪盈眶,他经历了常人无法想象的体验。他的仆人看到亨德尔热泪盈眶,并激动地大声对仆人呼喊:“我看到了整个天国,还有伟大的上帝”。

1743年3月,《弥赛亚》在伦敦首次演出时,听众深深地为音乐所打动。当《哈里路亚》(希伯莱语赞美上帝的意思)开始时,听众们感动得一齐肃然起立。

这部作品开启了两个惯例:一是据说当时英国国王乔治二世在座,他聆听到第二部份的大合唱《哈里路亚》时,非常感动,为表示敬意站了起来,一直站着听完了这首大合唱。从此以后形成习惯,每当演出《弥赛亚》,唱到大合唱《哈里路亚》时,听众都会不由自主地一齐起立恭听。其二是,每年在威斯敏斯特教堂都要演奏《弥赛亚》。

《弥赛亚》这部作品使亨德尔蜚声世界。因为它感动人心的力量、它的优美抒情、情感的真挚和深邃,使它不仅成为宗教艺术的典范,也成为清唱剧巅峰之作。


Handel's Messiah(Hallelujah Chor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