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炼文化世界回眸再现辉煌
缘归大法道德升华病祛身轻佛光普照今日神话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时空中外预言科学新见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恶扬善曝光邪恶慈悲为怀
人生百态 社会乱象红朝谎言华夏浩劫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天怒人怨因缘启示
深思明鉴心明眼亮信仰漫谈杂谈随笔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启示诗文乐画
国际声援天地正气良知永存紧急救援
主页 > 五千文明 > 修炼文化

君子以虚受人

打印机版 | 【投稿/反馈】

文/馨语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将自己置于“低位”,对别人以礼相待,这被称为“谦虚”,或叫“谦逊”、“谦恭”。而与此相反的是“骄傲”,即自大自满,自我炫耀,时时以居高临下、桀骜不驯的态度对待别人。一个趾高气扬、自以为是、指手划脚、高谈阔论的人,人们一定会说他是一个缺少教养没有涵养的人。所以,要使自己成为一个有涵养有修养的人,一定要努力要求自己时时事事都谦虚谨慎。

《周易》中说“君子以虚受人”、“人道恶盈而好谦”。《尚书•大禹谟(2)》中说:“满招损,谦受益。”记载春秋时代各国兴亡的史书《左传》上也有“卑让为德之基”的至理名言。《诗经》中则说过类似的话:“温温恭人,为德之基。”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意思是:不固执己见,才能看得明白;不自以为是,才能明辨是非;不自我夸耀,才能建功立业;不自大傲慢,才能长久。又曰:“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就是说要有自知之明,不要自我表现;要自尊自爱,不要妄自尊大。

这些都是教人屈己尊人,万不可有高傲之心的论述。这些理念经过几千年来的传承,塑造了中国人含蓄内敛的性格特征。

在《论语•学而》中有“吾日三省吾身”之说,说这话的是孔子的弟子曾参。意思是要多自我反省,多看自身的不足,才能看到问题所在,从而不断提升自己。一个人如果自傲自满,又怎能去反省自己的过失呢?他还曾说:“能力强却向能力弱的人请教,学识丰富却向学识匮乏的人请教;有学问却像没有学问一样,满腹经纶却像一无所知一样,别人冒犯自己也不计较。我曾经有一位朋友颜回就是这样的。”

汉末思想家徐干曾说:人的品德就如同一个器皿,器皿是空的才能装进东西,满了就装不进了。所以,一个人应当经常地保持虚心和恭敬,不要以自己有超群之才而凌驾于别人之上。要处处看到别人的优点,而时时看到自己的不足。这样,别人才会愿意帮助你、教导你。

《荀子•宥坐》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一次孔子参观鲁桓公庙,见有一个欹器,设计得十分巧妙,就问守庙的人说:“此为何器?”守庙者曰:“此盖为宥坐之器”,这是置于座位右边以警戒自己的器皿。孔子说:“我听说这种警器,空了就倾斜,不空不满就端正,满了就翻倒。”回头对他的学生子路说:“灌水进去试试看吧!”于是,学生舀水往里面灌。果然,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欹。孔子喟然而叹曰:“吁!恶有满而不覆者哉!”

这里,古人可以将简单的哲理用一个特别的器物反映出来,并用来时时警戒自己,不得不让人叹服古人的智慧和能力以及对理重视和尊崇。

所谓“挹而损之”,就是从灌满水的器皿中舀出一些来,使它不致倾覆。以人的修养来讲,其损之之道的具体内容,则如孔子所说:当是“高而能下,满而能虚,富而能俭,贵而能卑,智而能愚,勇而能怯,辩而能讷,博而能浅,明而能暗”。这就叫作“损而不极”,即保持一定的空虚,留有余地,而不是满到了极点。最后,孔子十分肯定地说:“能行此道,唯至德者及之。”

唐太宗就是一位这样的人,他虽贵为天子,但在谦恭方面却为后世树立了楷模。贞观二年,唐太宗对侍臣说:“人们说做天子的就可自尊崇,无所畏惧。我却认为应当保持谦逊恭顺,常怀畏惧。以前舜帝告诫大禹说‘你只要不自夸,天下就没有与你争能力的;你只要不自己炫耀,天下没有与你争功劳的’。做天子的,如果只知妄自尊崇,不遵循谦恭之道,倘若自己有过失,谁肯犯颜谏奏呢?所以我每说一句话,每做一件事,必定上敬畏皇天,下畏惧群臣。上天高高在上可以洞察人间最细微的地方,怎能不敬畏呢?群公卿士都在看着,怎能不畏惧呢?如此想来,就知道要保持谦逊保持敬畏,唯恐不合乎上天之心和老百姓的意愿。”

贞观三年,唐太宗问给事中孔颖达:“《论语》中说:‘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如何解释?”

孔颖达说:‘这是圣人的教化,希望人有谦虚的美德。自己虽有能力,不骄淫尊大,仍向没有能力的人求教其所能的事。自己的才艺虽多,却好象非常少,仍向才艺少的人学习优点。自己虽然有,其样子好象没有。自己虽充足,其貌好象空无所有。不仅平民百姓,帝王之德,也应当这样。内心蕴含如神之明,但外表却应当沉静不语,使人深不可知。所以《易经》说 ‘以蒙昧来修养贞正之德,用藏智于内的办法来治理民众。’假如身居至高无上的地位,炫耀自己的聪明,依恃才气盛气凌人,掩饰错误,拒绝纳谏,那么就会造成上下情无法通达,君臣之间的沟通途径隔绝。自古国家灭亡,没有不是因为这个的。”

太宗说:“《易经》云:‘有功劳而不自我炫耀,君子会有好结果。吉利。’真如卿所说的。”

进入今天的现代化的商业社会,为了谋求发展、创新,人们更重视如何展示自信,表现自我的能力,这往往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以虚受人”的理念有所不同,如何把握好二者之间的程度问题,实在是每个人在社会生活实践中要自己去好好体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