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緣歸大法道德升華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 五千文明 > 敬天重德

上古三代時期的天命觀(2)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在三代先民眼裏,服從天意和天命與感恩、敬畏和祈求上天一樣,也是得到上天護佑的前提之一。它們都是三代天命觀的基本要素。

那麼怎麼才能做到服從天意和天命的安排呢?首先必須了解天意和天命,而占蔔便是三代先民與神溝通,藉以弄清天意和天命最常用的手段之一

《史記‧龜策列傳》云:“太史公曰:自古聖王將建國受命,興動事業,何嘗不寶蔔筮以助善!唐虞以上,不可記已。自三代之興,各據禎祥,塗山之兆從而夏啟世,飛燕之蔔順故殷興,百谷之筮吉故周王。王者決定諸疑,參以蔔筮,斷以蓍龜,不易之道也。”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自古以來的聖明君王將要建立國家承受天命,興辦事業,哪有不曾尊用蔔筮以助成善事的!唐堯虞舜以前的,無法記述了。從夏、商、周三代的興起看,都是各有蔔筮的吉祥之兆以為根據的。大禹娶塗山氏之女蔔兆得吉,於是夏啟建立了世代相傳的夏朝;簡狄吞飛燕之卵生契,蔔兆吉順,所以殷朝興起;善於播種百谷的後稷蓍筮得吉,因而周國國君終於成為天下王。君王決斷疑難事,參考著用蓍龜所作的蔔筮結果以作最終決定,這是沿用不變的傳統辦事程序。有所不同的是,殷商時代廣泛使用的是骨蔔和龜蔔,而後來的周代除了骨蔔和龜蔔之外,大量采用的是蓍筮。

以商代為例,舉凡祭祀、戰爭、飲食、宴會、氣象、農業、收成、田獵、行旅、災禍、福佑、奴隸逃亡等疑難事宜,商王幾乎是每事必蔔,每日必蔔,得兆後再判斷吉兇。具體方法是在龜腹甲背面進行若幹處鉆鑿。鑿是用工具形成略橢圓形、棗核形的凹槽,鉆是在旁用工具形成的圓形凹槽。

占蔔時在龜腹甲背面鉆鑿處凹槽以火(燒熾的硬木)燒灼,即“灼兆”、“灼龜”。由於鉆鑿處的甲已很薄,一經高溫燒灼致使正面對應處出現“蔔”形的裂紋,即“兆紋”。

當時的人認為占蔔儀式上龜甲正面這些燒灼出的蔔形裂紋直接預示著吉兇,最後便是根據裂紋所呈現的種種形態來對所占事物是吉是兇做出判斷(但商人具體怎麼判斷現已不得而知),並在龜甲上刻辭記錄。因為占蔔是一件很神聖的事,占蔔前通常都要齋戒沐浴。

在商人看來,占蔔的結果就是天意,也可以說是上帝的命令,具有神聖性,是不能違背,必須照辦的。如果違反,就是違背天意,就會產生不祥的結果。

據《尚書‧大誥》記載,周武王死後,商紂王的兒子武庚串通周武王的兄弟管叔鮮、蔡叔度、霍叔,聯絡淮夷,起兵叛周。一時間周王朝內憂外患,有臨深淵履薄冰之憂。這時,擔任攝政王的周公力排眾議,毅然決定出兵東征平叛。出征前,他用文王遺留下的大寶龜進行了占蔔,結果都是吉兆。盡管如此,有些諸侯臣下卻仍然反對周公武力平叛的決定。

他們對周公說:“困難太大了,民心也很不平靜,而且事情就發生在王宮和近臣的家裏,有些是我們尊敬的長輩和父兄,不應當去討伐他們。王啊!你為什麼不違背這個蔔兆呢?”

周公對他們說,“上天嘉獎文王,使我們這個小小的周國興盛起來。文王通過占蔔,繼承了上天所授予的大命。現在上天命令他的臣民幫助我們,何況我們又通過占蔔了解到上天的這番用意呢?唉!上天明確的意見,人們應該表示敬畏,你們還是幫助我加強我們的統治吧!”

接著,周公又說:“上天降福我們文王,我怎敢對占蔔置之不理,怎敢不遵從上天的意旨、不遵循文王的意圖而不去保衛我們美好的疆土呢?何況今天的占蔔都是吉利的,因此我一定率領你們諸侯國君東征。天命是不會有差錯的,蔔辭所顯示的就清楚地說明了這一點。”

如果要從上古三代的天命觀裏拎出一個主題的話,那這個主題就是天命與王權的關系,如何認識這種關系反映了中國先民是對王朝興廢的原因以及政權合法性的理解。

那麼在那時的中國人看來,一個王朝,不管是夏朝商朝還是周朝,它得以建立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呢?又是什麼決定了一個政權的合法性呢?

《尚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上古歷史文件的匯編,為我們了解這個問題提供了大量史料。如《尚書‧召浩》曰:“有夏服天命”,“有殷受天命”。

《詩經‧商頌》是商朝及周朝時期宋國的詩歌。在提及商朝的起源時,《商頌‧玄鳥》說:“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商頌·長發》曰:“帝立子生商”。

再來看鑄造在商周時期青銅禮器上的文字即彜器銘文,“受命於天”的刻辭在其中不只一次出現。如《毛公鼎》銘文記載:“丕顯文武,皇天宏厭厥德,配我有周,膺受天命”。《大盂鼎銘》曰:“丕顯文王,受天有大命”。

可見,無論是《尚書》的記錄還是《詩經》裏的傳說和彜器銘文中的記載,都強調了一個共同的意思,那就是夏朝、商朝和周朝的建立都是“受天命”。換句話說,王權來自於上天的賦予,王朝統治的合法性是由上天決定的。

以商朝為例,據史書記載,夏末時,伊尹眼見夏桀無可救藥,便勸說商湯征伐夏桀救助萬民,但是他起初並沒接受。因為古人都明白君權神授,君王有失臣下可以進諫,如果對天子用武力的話,就不是為臣之義了。可成湯東行到洛水,祭拜堯帝設在那裏的祭壇時,發生了一件事。

《尚書‧中候》說,商湯將祭祀用的玉璧沈下洛水,侍立在一旁,就看見黃魚雙雙跳躍,黑鳥隨魚停在祭壇上,然後化成黑玉,玉上紅色的字說:“玄色的精靈天乙承受神賜給的符,命令你征伐戰勝夏桀。

三年以後,天下統一。”之後,上天為了使成湯得勝,又在鑣宮這個地方命令他說﹕“你要取代夏桀的王位,因為夏桀的品德太敗壞了,我已經滅絕了他的天命,你趕快帶領眾人去討伐他,我必會讓你得勝﹗”(《墨子‧非攻》)結果,成湯很快順從天命的安排取代了夏桀,開啟了有商一朝。

在三代先民看來,上天的至高無上不僅體現在王權來自於它的賦予,而且還體現在王朝的滅亡源自於它的懲罰。

夏初,有扈氏部落反對夏禹的兒子啟繼承夏禹的王位,結果被夏啟打敗。為什麼有扈氏敗了?《尚書·甘誓》說,“有扈氏威侮五行,怠棄三正。天用剿絕其命,今予惟恭行天之罰。”意思是說,上天要斷絕有扈氏的國運,懲罰它。

夏末,夏桀為商湯所滅,夏亡商興。為何昔日強大的夏朝竟被屬國所滅?《尚書·湯誓》說:“有夏多罪——致天之罰。”意思就是說,夏桀罪惡累累,上天要懲罰它。

到了商朝末年,商亡周興。為何泱泱大國的商朝竟然被其下的一個區區小國給滅了?《尚書 泰誓》說:“商罪貫盈,天命誅之。”意思是說商紂王惡貫滿盈,所以上天要誅殺他。

據《國語‧周語》記載,周幽王二(前780)年,涇水、渭水、洛水域都發生地震。太史伯陽父說:“周朝將要滅亡了。天地之氣,不能錯失自己的次序,如果錯亂了應有的位置,民眾就會大亂。陽氣滯留在內不能出來,陰氣受到壓制不能散發,於是便會發生地震。

現在三條河流都發生了地震,就是陽氣不在自己的位置而壓制了陰氣。陽氣失位而處於陰氣的位置,河流的源頭一定會阻塞,水源被堵塞,國家必定滅亡。水流暢通、土地濕潤才能生長萬物為民取用。水流不暢、土地幹枯,百姓就缺乏財用,國家不滅亡還能怎的?過去伊水、洛水枯竭而夏朝滅亡,黃河枯竭而商朝滅亡。

現在周的國運如同夏、商二代的末世,而河川的源頭又被堵塞,源頭堵塞水流必定枯竭。立國一定要依靠山川,山崩水竭,這是敗亡的征兆。河流枯竭,山嶺一定會崩塌。這樣的國家不超過十年便會滅亡,這是數的極限。凡是被上天厭棄的,是不會超過這個極限的。”這一年,涇水、洛水、渭水流枯竭,岐山崩塌。十一年(前771),幽王被殺,周都因而東遷。

可見,從有扈氏到夏桀再到商紂,這些政權為什麼一個個都敗了亡了?共同的原因就是因為它們遭到了上天的懲罰,或者說被上天所誅殺。而打敗了有扈氏的夏啟,滅了夏桀、商紂的商湯和周文武王,只不過是在執行上天的意志罷了。

正所謂興也天命,亡也天命!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