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能积德胜过存钱存物

文:高洁

小时候,看到父母与村里人很辛苦的为了一日三餐、为了一家人的生计而奔波,把存钱存物当作人生的第一要务,总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在脑海中,这好像不是人生的意义与目的所在,也很想探究人的福分的根源在哪里。

那时也想着通过努力学习,到了大学就会学到这方面的知识。实际上真到了大学,发现绝大多数人的努力学习也是为了将来有份好工作,有个好的收入与前程,还是没有逃脱人活着为了存钱存物这个范畴。

真正明白其中的道理,还是在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后,从明慧网、正见网阅读了大量的传统文化故事,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慢慢地悟到了人的福分与行善积德的关系。福分原来是从“德”中来,这才是根源。这其中有个交换关系,人想要的金钱、权力、健康、幸福生活等,需要自身积累的“德”去交换,有多大的德就有多大的福分,没有德,要饭都要不着,因为没有德去交换。这个“德”不在我们这个空间存,人眼也看不到它的存在。它在人体所在的另外空间存在,是白色物质。人行善吃苦,就能产生白色物质,白色物质越多,德越大,决定了自己在人生中的福分越大。

所以说,人在世间,想要自己以及后世儿孙有福分,家族长久不衰,就要积德,让自己以及家族的白色物质增加,积累的越多越好。因为这是根本性的决定因素。

如何行善积德呢?笔者选择了几篇传统文化故事,与读者一起领略其中的真谛。

官吏拒报恩女福泽延后代

明朝神宗年间,有个姓赵之人在县衙里做一个普通官吏。当时有一个担任指挥使的官吏由于受到诬陷而被冤枉下了牢狱。

姓赵的官吏知道情况后尽自己的力量为他昭雪了冤案而使他走出了囚牢。这个指挥使为了报答赵官吏对他的昭雪之恩,就想把自己的女儿送给赵官吏做妾。

赵官吏听到后连忙摇手回绝说:“这使不得啊!”指挥使力劝赵接受自己的报恩之举。不管指挥使如何连连劝说,赵还是不停地摇手,连说使不得、使不得!赵官吏自始自终一直拒绝指挥使的要求。

后来赵官吏的儿子赵秉忠坐着轿子去京城参加考试。途中赵秉忠坐在轿子里感到好似有人一边抚摸着轿子一边说:“使不得的中状元。”而且连说了好几遍。结果赵秉忠果然考取了戊戌年的状元。

赵秉忠回家后将这件事告诉了他父亲,他父亲感慨的说:“这是我20年前的事情,从来都不曾告诉别人,不知是哪位神明告诉你的啊。”

富商行善积德强盗绕着走

明朝嘉靖初年,江苏仪征县有一位开当铺的金姓商人。金老板为人正直,出入都很公平,而且估物甚宽,限期也很长,不象一般当铺那样轻出重入。对于那些贫困老人前来典当,金老板常破例免息。而对于穷人,他亦是冬天免寒衣的利息,夏天免暑衣的利息,由此解救了不少人。虽然金老板行善多多,但当铺的生意不但没有蚀本,而且生意日益兴隆。金老板也成为当地有名的富商。

有一年,镇上来了一群强盗,很多富户都被劫掠殆尽。但是奇怪的是,金老板家却安然无恙。这自然引起了官府的怀疑,认为金老板可能与强盗有勾结。但是官府将强盗们全部捕获审讯后,却无一人承认与其有牵连。办案的官员十分纳罕,就诘问强盗为何不去抢劫金老板的当铺。强盗们说,曾经几次去金老板的当铺,但每次都看到屋顶上有无数身披金甲的神,是故不敢破门冒犯。

官府和地方民众这才明晓因果。原来正是金老板素日积德行善,才有神明护佑。官府不仅赐予金老板匾额以示嘉奖,还将其善行和善报广为宣扬。

“一切福田,不离方寸。”方寸就是指的我们这颗心。我们每天都在面临着人心的选择,哪怕一件再小的事,只要用善心对待,就是在积德;同理,用恶心、邪心对待,就是在造业,等待的只能是恶报。古语云:1日有3恶,3年天必降其祸;1日有3善,3年天必降其福。愿大家都能家庭和睦、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