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襄之仁——尊周礼的宋襄公

文/俞元

春秋时代的宋襄公备受争议。他与楚国交战,因坚持战争礼仪被楚军大败,自己身负重伤第二年去世。孟子、董仲舒、司马迁等大儒盛赞宋襄公,把他列为春秋五霸之一。

宋襄公那个时代,诸侯各国已逐渐不尊周礼、不敬周王室。宋襄公力图复兴周礼,身体力行倡导仁义,守住周礼底线。周礼繁细,涉及社会各方面,包括战争。战争首先要师出有名,打仗之前下战书,明确作战时间、出战人数、作战地点;双方都做好准备才开始打仗,不许使用偷袭、设伏兵等不光明正大的举动;打仗时遇到对方的国君,不能攻击,要行礼……

宋襄公与楚成王对战,当楚军正在渡河时,或渡过河还没有排好阵型时,宋国将领屡次劝他进攻楚军。他说,“我们是仁义之师,怎能攻人不备呢?”人数占优势的楚军列好阵势,两军战鼓擂响,宋襄公挺长戈、驾战车第一个冲向楚军,被困。宋军诸将奋不顾身,将宋襄公救出,逃回国内,宋军大败。宋襄公回国后,说,“君子作战,不打伤者、不俘白发老者、不凭藉地利,我即使成亡国之君,也不攻打没列好阵的敌人。”

在泓水之战前一年,宋国与楚国等诸侯国约定在盂地会盟。大臣劝宋襄公带上军队,以防不讲信义的楚国。宋襄公说,“我倡议举行和平会盟,怎能自己背约呢?”他坚持不带兵马会盟,被设下伏兵的楚国活捉。楚军押着宋襄公攻打宋国,几次攻城失败,后来放了宋襄公。

宋襄公就是这样一位为了仁义、承诺,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的仁义之君!宋襄公的谥号“襄”字,有辟地有德、甲胄有劳、威德服远等涵义。

宋襄公以仁义治国,臣民对他忠心耿耿。当楚军围困他时,宋军将士奋力死战去营救他;当他被楚国俘虏时,他安排哥哥做宋国新国君,拒绝向楚国割地;宋襄公回国后,哥哥马上把王位让回给他。

楚成王不守规矩,上梁不正下梁歪,他的将军、儿子也不守规矩。将军子玉不听楚成王告诫,执意与晋国开战。晋文公兑现当年流亡楚国许下的“退避三舍”的诺言,令晋军后退,避楚军锋芒。子玉以为晋文公与宋襄公一样死守仁义,轻敌冒进,被晋军打得大败。楚成王晚年遭太子兵变,被逼上吊自杀。

守规矩的人,虽然一时失利,却赢得了他人的尊重与帮助;不守规矩的人虽得一时之利,但欠下的,终究是要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