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音五行与身心健康


元代名医朱震亨曾明确指出“乐者,亦为药也”。乐、药和疗三字同源,它们的甲骨文字形十分相近。


元代名医朱震亨曾明确指出“乐者,亦为药也”。乐、药和疗三字同源,它们的甲骨文字形十分相近。中国古代很早就发现五音可疗疾,现代人也常常把聆听舒缓美妙的音乐作为一种精神疗法。那么音乐到底是怎样发挥这种神奇功效的呢?我们要先从人得病的根源说起。

其实,人得病的原因与人的精神状态是息息相关的。人们常说:“身病易解,心病难医。”当人焦虑、抑郁、愤怒或大喜大悲时往往容易生病。有些病来势凶猛危急,有些病来势缓和隐蔽,但是它们的产生往往与人的精神状态有关。传统中医认为,人之所以生病不外乎两种主要原因,第一种是“内伤七情”,也就是心理情绪波动太大从而生病。第二种是“外感六淫”,意思是受到外界寒暑天气的侵扰从而生病。

五音疗疾

想要根除得病的原因,往往要先从人的心理着手治疗。在《广阳杂记》中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明朝末年时有个书生,十年寒窗苦读,一朝中举,得知喜讯后大笑不止,喜极发狂导致生病。他向名医袁体庵求治,袁体庵诊断后大惊失色,告诉书生此病不过十日就会一命归西,劝他赶紧回家见父母最后一面,并告诉他在途中经过镇江时可找一名姓刘的医生复诊。随即写信叫书生带给刘医生。书生在回家途中抵达镇江时,病已痊愈,找到刘医生后拆开信一看,上面写着:此人喜极发狂导致心窍张开,药石无用,只有以病危的言语使他恐惧忧虑,心窍才会关闭,病才会痊愈。”由此可以看出,当人的五种感情太过强烈时,就会伤害五脏的功能。

《黄帝内经》是传统中医尊奉的经典,里面记载着这样一句话:“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只有当人的心灵平和宁静、心态积极稳定时,五脏才能够正常运作。根据这个道理,我们的先祖发明了“五音疗疾”的办法——聆听雅乐的正声来缓和情绪,调节五脏的功能。 《黄帝内经》中又说“天有五音,人有五脏。天有六律,人有六腑。”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宇宙万物是由五行构成的,五行“金木水火土”的特性也同时反应在人体之中,反应在人的精神、感情、味觉和听觉上。所以,人所能听见的五种音“宫商角征羽”,对应着人体五脏“心肝脾肺肾”和人的五种感情“喜怒思忧恐”,它们都有着五行的特性并相互联系。

“宫商角征羽”即西乐中的do, re, mi, sol, la, 但五音调式的演奏方式及演奏乐器却与西乐截然不同。宫调音乐平稳柔和,对应人的脾脏;商调音乐急促清脆,对应人的肺脏;角调音乐高畅悠长,对应人的肝脏;征调音乐热情高亢,对应人的心脏;羽调音乐澹荡清邈,对应人的肾脏。以五音定调的音乐可入于相对应的五脏,调节被情思损伤的机能,使之得到一定程度的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