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真相 冷锐严谨

文/沉静

赢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和最佳原创剧本两项大奖,电影《聚焦》(Spotlight)实至名归。影片根据荣获普利策新闻奖的真实事件改编,讲述《波士顿环球报》聚焦专栏组经过深入调查取证,曝光了大量天主教神父性侵幼童黑幕的故事。

剧本扎实严密,一反通常的好莱坞套数,没有刻意营造的戏剧性,毫不花哨煽情,也不诱导灌输,甚至连点燃怒火的猥亵闪回镜头都没有,完全是纪实新闻式的风格,冷静旁观,一丝不苟,环环相扣,沉稳克制却又蕴含张力的叙事,带来惊心动魄的震撼效果,发人深省。

不随波逐流 聚焦小组追根究底

以一则雪藏已久的性侵事件为引子,从原本锁定的13个,顺籐摸瓜挖掘出87个,一遍遍过滤后确定了70位亵童神父。教会隐瞒包庇,介入法院进行暗箱操作,涉事者以「病因」调离他区……由个案到群案,从点到线再到面,层层剥笋,推进拓展,从表象到本质,矛头直指导致这种恶性事件氾滥的教会体制,由上至下的纵容犯罪。

聚焦小组的四位记者下大力气去做独家深度报导,筛选线索,採访受害者,记录细节,寻知情人,打电话联系,吃闭门羹,查资料,找到突破口,要求法院公开教会的内部材料和案件有关的加密文件,继续追查……对方的阻挠、外界的压力,以及自身的争议,都没有使他们放弃探索真相。

事实上,一方面是神父专挑丧父和贫穷家庭的男童下手,这些身心受创的孩子被漠视噤声,成年后长期抑郁酗酒,活在阴影中,甚至走上自毁之途;另一方面是整个社会助纣为虐的「共犯」,给受害者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警察坦言,局长当然知道,所有的人都知道,但没有人会去指控一个神父。潜规则是以维护教会声誉利益为重,很多人心知肚明,祕而不宣,若无其事。教会的律师私下调节,软硬兼施,让案件不了了之。而矇混过关的神父在不同的教区成为频繁作案的惯犯。甚至几年前,报社也接到这样的投诉,只是简单地放到都市版的小版块中,被忽略了。律师曾寄给他们涉案神父的名单,但编辑没有重视。

反省后,决定这次绝不随波逐流。聚焦小组追根究柢,锲而不捨。事无鉅细,求真务实。他们有条不紊,配合默契,均衡互补。影片呈现媒体人的责任、专业素养和果敢实干,又不渲染拔高,他们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敬业尽职而已。

正如总编巴伦所言:“报导这样的新闻,才是我们干这一行的理由。”

片中的女记者可不是花瓶,採访受害人的那种关切体恤,机敏大方,都十分到位。得知完稿后又要延迟曝光,冲锋在前、干劲十足的迈克怒吼:「他们正在对孩子做这样的事,还要等到什么时候?!」那种瞬间爆发的义愤,披肝沥胆见真心,感人肺腑。周全稳妥的组长罗宾森,反覆碰壁后,最终让关键证人在涉案名单上划圈儿签字,证据确凿,做实为止。

让事实说话 冷冽平静中震撼人心

错过911,过了圣诞节,在恰当的时机——从2002年1月开始陆续发表了系列优质的报导,引起了巨大的轰动。片尾是办公室场景,读者打爆热线,忙碌的记者们一如既往地镇定应答:“你好,这里是聚焦!”根本没提荣获普利策奖这回事,不戴桂冠,不炫光环,从头到尾落到实处,令人赞佩。

罪恶最终被昭告天下,震惊了全世界,仅波士顿就有249位神父被指控,红衣主教(Cardinal Law)引咎辞职,但调到罗马去了。最后黑白字幕打出发生「神职人员亵童丑闻」的地区名单,先是美国城市,然后是欧洲、澳大利亚等地,让事实、数据说话,冷冽平静中是排山倒海的震撼力量。

媒体讲真相的力量

该片涉及人性、儿童、宗教、法律和新闻责任等重大课题,其中阐述新闻自由和媒体力量的部分,最能让中国人感慨万千。

主编马蒂.巴伦淡定地面对主教的施压,说:“媒体应保持独立。”在正常的民主社会,新闻调查监督制衡权势,经典报导也往往成为改变国家、铸造历史的一部分。1972年《华盛顿邮报》的两位记者鲍勃.伍德沃德和卡尔.伯恩斯坦对水门事件的重磅揭祕报导,促使了尼克松的下台。

聚焦小组的专业调查搜证、600多篇真相报导,不仅让几十年来天主教会系统性地为亵童神父提供庇护的丑恶祕密曝光,而且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多米诺骨牌效应,最后得到罗马天主教堂的正面回复。

聚焦小组不仅赢得了普利策新闻奖,也赢得了整个社会的关注和敬意,民众感谢他们揭露真相的正直报导。在过程中,教会并没有派人来灭稿,报纸出街后没有人恶意收购,这些记者、编辑没有一个被打击报复,至今活跃在新闻和教育等行业。

这就是天壤之别,中国没有独立的新闻机构,是“媒体姓党”,是洗脑愚民的工具。隐蔽信息,压制言论,封杀微博大V。《墓碑》作者杨继绳花了15年实地採访写了饿死三千万的大饥荒,最近被禁止出国领奖。更惨绝人寰的是活体摘取法轮功学员器官这一血腥产业链,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公、检、法、司法系统(包括监狱、劳教所、拘留所),到全国各级医院(包括军队、武警、公安等医院),怎么不是最邪最凶残的体制之恶?!

好的制度、独立的媒体、自由发声的公民力量,对于生活在多灾多难的东土大地的中国人来说,太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