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修炼?修炼是什么?

编者按:“修炼”这个概念对很多现在的中国人来说陌生且遥远,甚至有点古怪。也许有人会想到气功,有人会想到庙里修行的出家人,有人会联想到神话传说,武侠小说中的故事,有人会想起在苦难中挣扎前行的经历……“修炼”到底意味着什么呢?它有怎样的历史?它是迷信吗?它对人类和这个世界有着怎样的意义?从今天起,本网会定期登载关于“修炼”的文章,使您能从多侧面了解古今中外对修炼的认识,修炼的实践,修炼的人,修炼的文化以及修炼的内涵。

◎孟沈恬

“人心最深沉的渴望是人对神的渴望”。这句话出自於旧约圣经中。

记得我年轻时在少年团契教会的聚会里读到这句话,那时或许年纪小,尚纯真无邪,不自禁的被打动得不能自已。随着日子与时世的流转,迁移,求学,出国,职业工作不同文化的过渡冲击,冲刷,很多的价值取向,很多的选择,逐渐那个“深沉的渴望”--人性原本共同对真对善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渴望与追求,被成长与迁移的过程杂音淹盖了。没多久前,当我第一次听到有人竟然在传“真善忍”的“修炼”,我的第一个反应是惊叹之外又有点想发笑,多古老的一个名词呀,可是就有人就这样迫切的告诉他的跟随者,你们要专心一意的“修炼”,这到底是什麽样的一种对生命的理念(concept)?对一个生活在西方已一、二十年的中国人来说,这两个字听起来是既熟悉又陌生遥远。在这样一个物质欲望发展到如此极致的世代,有人提出这样“反潮流”的声音,要你关照你的灵魂心性,是令人如此不可思议。尤其是在这麽一个一切向“钱”的社会,寻求利己与享乐的社会,“修炼”是什麽?他似乎又触动了我那“深沉的渴望”。

但当我在流览西方的哲学,思想家在本世纪所发出的回响与著作,在欧洲的德国二次大战前後有海德格(Martin Heidegger)对人“存有与本质的论证……”。一九六零年美国史学教授克劳夫(Spepard B. Clough)《西方文明的基本价值》(Basic values of western civilization)一书出版,书中颂扬了进步的观念。到了八十年代,另一位史学家尼斯贝(Robert Nisben)写《进步观念史》(History of the Idea of progress)在末章却提出对“进步”的观点持怀疑态度。尤其是近年来西方的一些思想家、科学家(尤其是科学家)对科技进步,经济成长的进步观点提出怀疑。可见西方思想家也看到了物质文明与精神道德的"不平衡"所造成的混乱与失落。人到底从物质进步中获益了什麽?比起我们的祖先,上一代人,心灵安歇了吗?这样的反思,且不论其对错,但对於许多仍迷信物质科技为向导的非西方人而言,是一个值得省思的课题。

一九九一年理查.那塔司(Richard Tarans)《西方心灵的激情》(The passion of the western mind)一书在美出版,受到热烈反响。书中精辟地论述了从西方如何自希腊文明大哲人苏格拉底对精神的重视,毕生阐述宣导精神与物质是一种不可分同为重的价值观,因与当时政情矛盾,他因而殉道。到後期西方文明精神与科学理性逐步分离,一分为二的状态,人因而成了心灵上“无家可归”的现代人。而前面所提到《西方文明的基本价值》的作者,甚至把人的和谐寄望在宗教力量的再生,这些意谓着什麽?

我一直相信人是善恶二者兼俱的动物,精神与物质皆在。当有人宣说人不过是动物的一种,物质的一种,彻底否定神性,人善的一面,没有是非对错,凡事都可以找到理由与例子去验证,无善恶的论调并大行其道时,也是一种黑暗势力(你称其光明势力也可以),人基本上失调失衡了。做为人,人的可悲不是你去意识到自身的不足与不完美,我的经验是连生出这个意念时,就会有一个外在的声音说:何必自寻烦脑,人生短促,即时行乐吧。连那一点自然的渴望向善求完美的心也被淹没了。那才是人最大的失落。现在有人告诉你,靠着“修炼”你不但可以追回纯真完美的世界,连这身臭皮囊也会逐渐得到净化,这简直太诱惑人了。问题是你肯不肯对“修炼”付出代价。代价是什麽?一种无所求的“自律”,也就是所谓的“忍”吧。这是我的体会。这又回到自由意识的问题,割舍的问题,选择的问题。对二十世纪末的人来说这个讯息太不可思议了,但毕竟发生了,我只能说令我既旁徨又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