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淚往事

文/新生

讀完“九評”,想起許多往事。

我的父親是一個中學教員,母親是一個家庭婦女。祖母早亡,祖父從祖輩上繼承田產一份,大陸“土改”時,被定為地主。

母親早年畢業於一所女子師範,吹得一手漂亮的笛子,會講許多好聽的故事,記得小時候,我經常和弟弟擠在一張大床上,聽著母親講故事時,進入夢鄉。沒有想到,突然間禍從天降。1953年,大陸第一次“普選”時,母親被“ 補劃”為地主份子。理由是:母親“解放”前三年沒有參加工作,且祖父是地主。父親認為:祖父的田產和收租,均是祖父掌管,父母親均未參與;我家的生活全靠父親的工資維持,沒有剝削。因此,根據當時的政策,代表母親向有關部門申述,請求復查。哪知,這封申述信被轉回母親戶口所在地,成了她“翻案”的證據。不但問題沒有解決,母親反由“地主份子”升級為“想翻案的地主分子”,從此墮入苦難的深坑。

居委會宣布,給母親戴上“地主份子”帽子,由群眾監督改造;只許老老實實,不許亂說亂動;外出要請假;並規定她負責打掃一段大街和兩個公共廁所,負責清理一段下水道(當然,全是無償的)。另外,勒令她在群眾大會上檢討,交待“翻案”的動機,並動員大家發言,對她進行批鬥。完全失去了做人的起碼尊嚴。

母親在委屈、驚嚇、羞辱的精神壓力下,大病一場,雖撿回一條命,卻從此落下“心氣痛”的病根,這個病根後來一直伴隨著她,直到去世。

家裏就像塌了天,從此罩上了一片陰雲。沒有了笛聲,沒有了故事,沒有了歡笑;只有愁眉苦臉,只有眼淚和嘆息。無憂無慮的日子已不屬於我們。

嚴酷的環境,使孩子們一下子懂事了許多。我們都明白,自己在同齡孩子中,是另類;在學校中,不能與任何人爭高低,只要不攤上當面羞辱和苛責就是滿足了。記得上小學時,我是最後幾個被批準戴上“紅領巾”的孩子之一,盡管我學習不差又聽話。

父母的愛莫能助,使我們都學會了忍氣吞聲,夾著尾巴做人;我們是一群被打入另冊的孩子。在學校中,如果能碰上有點人情味的老師,就是莫大的幸福;如果攤上革命化的老師,那就日子難過。弟弟上中學時,就曾被班主任弄到臺上去“示眾”,要他向全體學生交待:“怎樣與剝削階級家庭劃清界限?” 弟弟也是一個學習好又聽話的孩子。他無力反抗,又深感委屈。老家解放時,他才4歲。多年後,弟弟想起這些經歷,仍心有余痛。

在那個年代,人情比紙薄。人際之間冷若冰霜,至親好友都不敢與我們來往,因為怕受株連。在學校中,出身好的同學不願與我們往來,怕影響入黨入團;出身不好的同學也不敢與我們往來,怕近墨者更黑;街坊鄰居之間,也失去了起碼的人道關懷,只剩下監視和提防。母親因為極度憂郁,身體很差。頭昏眼花,經常“心口痛”,曾數次暈倒。最終一病不起。她帶著對未成年孩子的牽掛,睜著眼睛辭世。

記得姨母(母親的胞妹)在聽到母親的死訊時,竟不能自持,當著晚輩們的面,大放悲聲。我知道,姨母的哭聲,是痛惜胞姐的真情流露;是對自己疏遠親情的自責和悔恨;當然,還有對當時惡劣社會環境的強烈控訴和無奈。母親辭世,對父親打擊很大,他是另一個哭得最傷心的人,對母親的辭世他深感自責和內疚。

在為母親送行時,父親已哭不出聲,只掉著傷心淚前行。雙腿發抖已不能走路,是在子女們的駕扶下,送完母親最後一程。

很長時間,父親拒絕搬離母親生前居住過的屋子,據他說,在那裏可以在夢中與母親相見。他常說在夢中見到母親買菜歸來,還在夢中親切的談論他們的每一個孩子。

父親早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回老家後在一所中學教書。一個偶然的機會集體參加國民黨,僅此而已。解放後,這個歷史問題使他吃盡苦頭。歷次政治運動均是審查對象,總想把他往“歷史反革命”的檔次上靠,置之於死地而後快;卻因總抓不住把柄而不了了之。又由於有“幫地主老婆翻案”的經歷,在各種會上檢查交代、深挖思想根源已是家常便飯;多年中、一直提心吊膽過日子,逆來順受,不知道哪一天,厄運會降臨頭上。

由於有“翻案”的教訓;父親根本不相信中共政府“言者無罪”的宣傳,用堅決閉嘴不提意見的方式,躲過了57年反右派的災難;但在後來59年-60年的反右傾運動中,終於難逃羅網。當時,他在一所重點中專教書,以“沒有政治熱情、在政治學習會議上不發言”的罪名,扣上“白專”的帽子,取消教課的資格,收回家屬宿舍,發配到工廠勞動。61年又被下放到距老家幾百裏路遠的一家建築公司當鋼筋工(用細鐵絲把鋼筋骨架捆住的工作),從此,再也沒有回到教師崗位。“文革”開始,父親再次因歷史問題被關進“牛棚”,他那間8平米的小屋也被別人趁機強行占去。後來放出“牛棚”時,他已無處存身,只好棲居在公司的工棚裏,直到退休回到老家,才住進兄姐們的家裏。

父親是一個儒生,他為人正直、善良、寬厚。艱難的歲月和坎坷的人生,在他心中留下了難以治愈的傷痕。他怕談往事,卻又經常回憶起往事;晚年時,曾經常守著母親的遺像獨自垂淚。 沒有人敢去勸慰他,也沒有人能夠勸慰他;因為那是心靈上無法愈合的隱痛。

母親辭世二十年後,父親孤獨地走完了自己的人生路程,去找尋已在“那邊”等候多時的母親去了。兄妹們再次聚在一起,商議為父母合墓。由於青少年時代的壓抑生涯,我們都比較內向,不善於表達自己的情感。每個人心中都有千言萬語,此刻卻一句也說不出來;大家相顧無言,淚如雨下。也許,大家都不約而同地想起那段艱難的歲月,想起了父母的悲涼人生;也想起了自己在“那個年代”切身經歷的屈辱和辛酸,還有那在內心深處隱隱作痛的傷痕......

總之,一切都盡在不言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