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由心生

老家的寺院在山上,每到年關的時候,周圍去燒香的人特別多。我的奶奶是個虔誠的信徒,所以每年春節之後的香火最旺的日子裏,她總是要出現在那些熱鬧的人群中,而我則是她忠實的“拐杖”,扶著她登山、陪著她拜佛。

寺院在半山腰,建築得高大巍峨,很有氣派。其山門是一座高大的牌坊,進入牌坊之內,我常喜歡回頭看牌坊內側上方的“莫向外求”四個大字,因為我在第一次註意到它的時候,心就好像被什麼擊中了一樣,感覺到深深的震撼。

上山燒香的人接踵摩肩,想必都是帶著對美好幸福生活的期盼而來吧。可是卻沒有多少人會註意到這塊牌坊上的這四個字,就算是有人註意到了,又有幾個能明白其中的深意呢?人們上山向佛進香跪拜,向佛所求的都是什麼呢?要名?要利?要快樂?還是要幸福?而所謂幸福到底又是怎樣的呢?也許一千個人就有一千個答案。其實人自己的心才是決定一切的根源,你的心是怎樣,你看到的世界就是怎樣,就象禪裏講的:風吹幡動,是風動?還是幡動?其實都不是,是你自己的心在動。

所謂“境由心生”,我不能左右自己的命運,但我卻能左右自己的心情。有的人安於某種生活,追求平凡,活得自然;有的人永遠不會滿足,他們的快樂建立在不斷追求與奮鬥的過程中,因此他們的快樂隨著目標也不斷地向遠處推移,這種人的快樂相應少了一些,但成就卻很大。

關鍵是看他追求的是什麼目標。幸福與快樂是一種心靈上的感悟,而不依賴於外物。這也說明苦樂與環境並不一定有著直接關系。一個不愛珠寶的人置身子浮華虛榮的環境裏無妨他的自尊;一個讀萬卷書的窮書生並不苛求擁有百萬富翁的鉆石與金錢;一個滿足於田園生活的人也不會羨慕城市的繁華與喧囂。因為追求不同,所以,需索不同,感受不同,快樂也就不同。

一個人的心情是喜是悲,常常是主觀的。當你感到工作壓力大的時候,請試著放下包袱,放松自己;當你受到領導批評時,請反思工作中的不足,用信心和責任鼓勵自己;當你被別人誤解時,請相信自己,“身正不怕影子歪”,時間會證明一切;當你取得成績時,請用真心感謝領導的關懷及周圍同事的支持。你的愛心就是你的方向,你的興趣就是你的資本,你的性格就是你的命運。因此,寬容、理解、感恩是你讓自己快樂和幸福起來的條件,這條件不是別人能給予你的,你求也求不得的,需要你自己去晤、去解、去證。

世間有流傳甚廣的一句名言:“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看蕓蕓眾生,許多失意和煩悶不都是在苛求得到時萌生得嗎?與其整天把希望寄托到別處,讓他人來決定你的成敗、得失、幸福亦或痛苦,倒不如看破放下那些遙遠而又難以企及的念頭,反觀內心,看看你能為你自己做些什麼,怎樣幫助自己走出困境,不斷地完善自己的品性,然後努力的去踐行,去做那些自利、利他的事情,再施與自己和他人以愛和幸福……當你精神愉悅舒張了,心態平穩淡泊了,歲月也就安然美好了。而那愛心和福祉又會回到你的身邊,何樂而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