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君天搶救抗戰史實:一寸河山一寸血(下)

【明見網6月6日訊】恢復抗戰真實的歷史

中國各朝各代皆以修史為最重要的文化任務,所謂以史為?,可以知榮辱。然而,現代中國大陸許多人常常通過扭曲的鏡子,觀照近代中國的歷史,這對中國人繼往開來有非常不利的影響。恢復中日戰爭歷史的真實,因此成為現代中國人頗為重要的文化任務。

文 ◎ 臧山(新紀元周刊總編輯)


民國26年淞滬戰爭爆發,蔣委員長親赴督戰。


國軍在臺兒莊挖掘壕溝禦敵。

歷史就像一個由遠漸近的影子,離我們越近越清楚,離我們越遠就越模糊。對於文明世界來說,歷史可以通過文字和其他方式記載下來,讓後來人明白無誤的了解這個世界曾經發生的故事。

然而,這其實只是一個一廂情願的想法。在人類歷史上,由於各種政治、文化、宗教和經濟的原因,人們常常主動或者被動地扭曲這個世界上所發生的真實故事,以致歷史常常變得撲朔迷離、面目模糊。這種情況,在中國共產黨統治的大陸地區更加十分明顯,以致僅僅過去50年的歷史,在中國人心中就已經面目皆非,各說其是了。

抗日戰爭的基本數字

1937年到1945年間的抗日戰爭期間,在華日軍人數最多時有近200萬,協助日軍的中國偽軍最多時超過100萬(整個抗戰期間偽軍總人數約為210 萬)。據日本厚生省1964年調查後統計,日軍在侵華戰爭中死亡的人數約為44萬人。(不包括印緬戰場上中國遠征軍和駐印軍和美英協同殲滅的約16萬日軍。)

抗日戰爭中,中國國民革命軍兵力最高時達500萬人。中國國民政府領導下的國民革命軍與日軍共有22次大型會戰、1,117次大型戰鬥、小型戰鬥38萬 931次。國民革命軍陸軍死亡、失蹤321萬1,914人,空軍陣亡4,321人、損失戰機2,468架,海軍全軍覆沒。加上因病減員等非戰場損失,國軍總損失400多萬人。不過,亦於大小會戰中,讓日軍損失48萬3,708人,而傷者更達193萬4,820人。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中日戰爭中,共129名日本將官陣亡,只有其中3名是陣亡於與八路軍會戰中,共有126名日本將官陣亡於與國軍會戰中。

除此,由共產黨領導的包括八路軍、新四軍及抗日根據地民兵在內,主要以在日本占領區內遊擊戰為主。八路軍在抗戰期間,參加過的大型會戰只有兩次,一為太原會戰,中共軍隊伏擊日軍,是為“平型關伏擊戰”;另一次為“百團大戰”,由八路軍匯集數十萬人進行迫擊,擾亂日軍後方。

根據中共方面的說法,平型關戰役殲滅日軍1,000余人,但日軍戰報顯示,該戰役日軍亡167人,傷94人(兒島襄著:《日中戰爭》,日本文藝春秋社 1984年版)。百團大戰,中共官方數字為斃傷日軍2萬余人、偽軍5,000余人,俘日軍280余人、偽軍1.8萬余人,日軍戰報為亡302人,傷 1,719人,皇協軍傷亡失蹤1,202人(《華北治安戰》)。

境外作戰令列強刮目

中國的抗日戰爭,在後期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部份。中國戰區最高統帥為當時中國的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中正。日軍偷襲珍珠港、攻取菲律賓、占領緬甸、馬來亞和印度尼西亞。美軍和英軍如潮水敗退,使得中國不但被切斷了戰略物資進入中國的通道,而且立即在西面也面臨日軍的威脅。

中國組成40萬人的遠征軍,在緬甸數次鏖戰,最後終於和美英軍隊一道逐走日軍,並進入泰國和印度支那,徹底切斷日軍大陸交通線。這一戰役使中國陸軍在國際揚名,美英各國對國軍戰力從此刮目相看,也奠定了後來列強把中國列入戰後世界秩序重建主要力量的決心。

對美外交作用至為關鍵

中國對日本的戰爭雖然取得勝利,但根本上講,中國並未以軍力和國力戰勝日本,日本戰敗投降的關鍵在於美國軍隊徹底摧毀了日本的戰爭機器。

中日之戰的初期,中日各自全力爭取美國支援。在這方面,中華民國政府取得了完全的最後成功。由蔣中正夫人蔣宋美齡和宋子文、胡適等為主要外交力量的中華民國外交集團,完全取得了美國官方和民間的支援。

美國人以禁運為要挾,要求日本自中國完全撤軍。其中黑色金屬和石油的禁運,對日本的戰爭能力構成了巨大打擊。日本之所以能以較少軍隊橫掃中國大陸,除軍人訓練有素之外,主要靠軍隊裝備完善和運動性強,因此對石油依賴性極強。當時全球石油出產九成來自美國,美國對日禁運石油構成致命打擊。

因此,日本人開始覬覦印度尼西亞在荷蘭殼牌石油公司手中的油田。由印度尼西亞到日本,必須經過由美國控制的菲律賓,日本要跨過美國人,必須摧毀美國在亞太地區的戰力,最後才有對美國太平洋艦隊基地珍珠港的偷襲。

這是中日戰爭關鍵轉折點,而基本由當年中華民國外交的成功所導致。

國際地位在抗戰中大大提升

清末以降,中國積弱,被迫和西方列強簽訂多個不平等條約,在境內有不少外國的“租界”。抗戰期間,由國民政府和美英法蘇等國組成盟軍,中華民國政府和英美達成協議,取消所有不平等條約,取消所有西方列強在中國的租界,取消外國在華的“治外法權”,並以五強之一的身份參與戰後世界和平重建,這也是中國取得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資格的來源。

戰後,外國在華的治外法權和租界基本取消,唯有蘇聯在中國東北的特權遲未奪回。中共奪取政權之後,因需要借助蘇聯的力量,所以蘇聯紅軍於1956年才撤出中國最後一個外國管轄“特區”旅順港。

恢復扭曲的真實歷史

中國有3千年信史文化,是世界上信史記載最全和最完整的民族。中國人重視歷史,各朝各代以修史為最重要的文化任務。所謂以史為鑒,可以知榮辱。

上個世紀對中國最重要的這場戰爭,由於被中共故意加以扭曲,所以現代中國大陸許多人常常通過彎曲變形的鏡子觀照近代中國的歷史,這對中國人繼往開來有非常不利的影響。恢復中日戰爭歷史的真實,因此成為現代中國人頗為重要的文化任務。

============================
抗日戰爭鮮為人知的故事

文 ◎ 陳柏年


國軍測量日軍高度。

陳君天接受蔣緯國邀請,擔任《一寸河山一寸血》制作人的時候,表明自己並非歌功頌德的“歌德派”,一切都會按照事實陳述。親和幽默的蔣緯國也慨然同意,他說:“誰做得不好,你都可以批評,包括我家老頭子(蔣中正)”。

事後蔣緯國果真履行承諾,播出的時候看一看,也只是看在時間、資料上有沒有錯誤,而非思想或意識形態上的錯誤。這樣自由而寬大的支持,使得這部紀錄片更加貼近真實與人性。陳君天說:

“我們主張把真實的東西留給後代,所以我們常常從人性面看一件事,所以我們沒有蔣委員長多偉大、國軍多英勇的話,沒有那些美化與誇飾。我們是找一個故事,從‘你是人,我也是人’的人性角度來看這件事情,所以會感到非常感人。”

被龍應臺稱為“國寶”的資深電視制作人陳君天,由於制作功力深厚,對於抗戰經過猶如數家珍,擁有許多精采的好故事。

信守承諾的小王

抗戰8年,老百姓往西南遷移的過程中,流動的人群有800萬到1,200萬人,這麼龐大的遷徙,無法用火車,因為當時的火車僅有東西向。汽車是很少的;如果選擇搭船,又是由北到南,等於是逆流而下,備增困難,因此大部份的人都選擇徒步完成這趟萬裏跋涉……。在這樣的遷徙潮中,就有一個小故事。

當時中央大學的校長羅家倫,是一位很有遠見的學者。他在抗戰的頭一年就想遷校,想說遷一次就好,結果一遷就遷到了重慶,直到抗戰勝利,都安全無恙。根據資料顯示,抗戰8年當中,有的學校就遷了12次,遷到最後都支離破碎了,對於一個學校是多大的損失!

當時的中央大學頗負盛名,校產可觀。他們的畜牧系也很有名,將全世界優良的品種,如安哥拉的羊、澳洲的牛……等等最優秀的動物買來,擁有一個很大的牧場。但是臨到遷校的時候,就面臨難題了。當時只好像諾亞方舟一樣,每種動物選兩種,上船帶走。那其他的呢?只好忍痛留在原址了!

羅家倫臨走的時候,特地囑咐農場的員工小王:“小王,就算是我拜托你,這些雞、鴨牛羊呀,我帶不走,你就幫我守著好了,如果有朝一日抗戰勝利回來,這些東西還在,我謝謝你,如果這些東西不在了,你就算把他統統吃掉我也不怪你,因為我知道日子難過。”

到了民國26年,情況越加吃緊。小王越想越不服氣,他就把這些雞呀、鴨啊集合在一起,把雞鴨放在籠子裏,然後讓牛羊去背這些籠子,再將牛羊用繩系著,一只牽一只的走。因為帶著動物,他沒辦法走水路,就從南京走山路,還經常碰到飛機的空襲……,就這樣,整整走了一年,把這票東西帶到重慶去了!

到達重慶的時候,剛好羅家倫上街去,看到前頭灰塵很大,不知道是什麼東西上街來了。他一看,失聲喊出:“小王!”小王也哭喊著:“校長!我來了!”兩人抱頭,喜極而泣。

陳君天慨嘆的說:“這可以拍成電影啊……這麼感人的東西。抗戰時這麼感人的東西太多了,只是把它僵化了,沒有把人的東西放進去,這些珍貴的資料都流失掉了……。”

孤軍奮鬥的勇者之吼

《一寸河山一寸血》監制人之一的蔣緯國將軍,當時也透過鏡頭,說了這麼一個故事:

他說蔣介石總統,那時候是委員長,在重慶的時候壓力非常大。因為面對這麼強大的敵人,根本不知道自己能撐到什麼時候!而且沒有任何一點外援。在西北,有共產黨的軍隊在發展,在咄咄逼人,而國軍內部有許多軍閥的部隊,又不一定能指揮得動,他所受到的壓力是很大的……。

那時候是太平洋戰爭發生以前,日本人已經鎖死海岸線,中國的外援完全依靠滇緬公路,當時的日本竟要求英國人封鎖滇緬公路,向他們承諾:“你幫我切斷滇緬公路3個月,我就可以把中國擺平,到時候我們再一起攻擊希特勒……。”那時候我們被掐得簡直沒有辦法。

當時在重慶,深夜,蔣緯國經常聽到委員長在野地洗澡的時候,會發出“哇!……哇!……”那樣淒厲的長嘯,使他嚇了一跳。蔣委員長就是靠這樣的方式抒發自己的壓力。

陳君天描述:“就好像晚上很晚的時候,你一個人在半夜的時候,你一個人站在山巔頂上,旁邊看不到一個人的時候,呼呼的風聲在耳邊,感到很孤寂……,這股壓力才釋放出來。”


===============================
沒有“以德報怨”這回事!
文 ◎ 李大衛

在臺灣的教科書與政治宣傳中,抗戰勝利後,因為蔣介石對日本寬大為懷,“以德抱怨”,所以沒有向日本要求賠償。陳君天指出,根據他訪問了700多位證人、學者,查考各種文獻的結果發現:“根本沒有‘以德報怨’這件事!”

他說,抗戰勝利後,蔣介石只說:“不念舊惡,與人為善”,蔣介石是很熟悉儒家經典的,他當然知道《論語》〈憲問篇〉中的一段對話:“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陳君天說,那時中國人民因為8年戰爭已窮困痛苦至極,中國物價水準上升了2,400倍,成都更漲了5,000倍,中國經濟整個被拖垮了,在這個情形下,中國怎麼可能不要賠償?

“如果日本人不肯面對他們在戰爭中的‘加害人’角色,要讓‘受害人’如何遺忘、如何原諒呢?德國政府對納粹受害人的賠償已超過600億美元,直到今天還有 17萬猶太人繼續領著德國賠償,但日本對亞洲國家做了什麼?百年來,日本藉著發動戰爭,打贏了就得到天文數字的賠款,並進而奠定其建立資本主義的基礎,中華民國被迫抗戰,慘勝後卻連一聲道歉也得不到!”

事實上,早在1939年國民政府參政會就已做成決定,要翔實記錄中國在戰爭中的損失,1944年還組成了“索賠委員會”,記錄中國人員死傷情況與物資損失,準備戰後跟日本算帳。所以,陳君天說:“以德報怨這四個字根本是一場誤會,被濫用了。”

=================================
中共貪天功為己有

文 ◎ 陳柏年


淞滬戰役其間,國軍收復金家宅後,在村外休息。


婦女們為將士縫制軍服。


淞滬戰爭期間,國軍重炮隊在上海前線作戰。

當年南京失守,國民政府被迫宣布遷都重慶時,蔣中正代表國民政府發表遷都聲明中說:“我們始終相信,暴力是不能打垮我們的。終有一天,會由敵人制造的廢墟中出現嶄新的國家,只要地球存在,這個國家就將繼續存在。敵如進攻南京,我們就保衛南京。敵如進攻四川,我們就保衛四川。只要敵人繼續侵略,我們就繼續抵抗。”國民黨軍隊艱苦抗日的史實,可昭天地。

近年來,共產黨卻大肆吹噓抗日戰爭時的豐功偉業,尤以平型關大捷與百團大戰尤甚。然而14年的抗日戰爭不算,中日正式宣戰的8年──1937到1945年裏,共有22次雙方兵力不下百萬對峙的大型會戰、117次的中型會戰,以及38,913次的小型會戰。其間場面以屍骨成山、血流成河來描述,一點也不誇張。而所謂的平型關大捷與百團大戰,僅僅是中小型會戰中的兩役。況且當時中國國民黨擁有中央軍、雜牌軍、土匪收編兵……420萬軍隊之多,然而中共直到 1936年的西安事變為止,也不過才2萬多人。

後來共軍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十八路軍。抗戰不久又改為八路軍,支領中央糧餉。當時,毛澤東告共軍官兵說:“雖然現在我們表面上包了‘白皮’,但內底裏仍然是‘紅骨’。”於是落實執行“一分抗日、二分應付,七分壯大自己”的策略,對於抗日戰功的誇大,以“欺世盜名”論之,一點也不為過。

而戰敗國日本對於中日戰爭這段歷史的隱晦與謊言,更令我抗日英靈蒙受不白之冤:“對於這段歷史,日本從不承認,每隔一段時間就修改教科書,……1995年時,所有的媒體在報導抗戰勝利50周年,所使用的詞語都是‘終戰’!‘終戰’是日本用的詞語。如果不用‘抗戰勝利’一詞,真的對不起先賢先烈的捐軀。”
因此,這部《一寸河山一寸血》,號稱是14億中國人中唯一的真實影像,誠乎其言!
 

===================================
影視名人談陳君天

(新聞提示)陳君天從事電視工作長達30余載,獲頒電視金鐘獎等17項文藝獎項。早年許多大牌明星如李宗盛、張清芳、費玉清、王芷蕾等,都是在陳君天所制作的綜藝節目中第一次上電視。在本刊專訪中,幾位與陳君天共事過的知名電視人,談對他的印象與評價。

文 ◎ 李佳靈

前臺視總經理劉侃如

陳君天對工作非常投入,可以為了工作好幾個晚上不睡覺。他收集了那麼多大場面的資料、影像,訪談了上千人,是很了不起的一件事。

金馬影帝孫越

陳君天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有考據、有內涵、跟文化脫離不了關系的,他有多方面的創意,制作出許多了不起的影像作品。

前臺視總經理李聖文

陳君天挺有個性的,幾乎是個工作狂,在電視界不僅有難得的才華,而且整個人充滿了愛。他下決心要做的事,什麼都難不倒他,而且出於善意去做,沒有既有的政治立場,做出來的,很感人、很美。

金鐘影帝林在培


(林在培提供)

陳君天很小年紀就跟隨部隊到臺灣來摸索,是第一代到臺灣來做傳媒的,使命感特別深。人家給50萬,他用60萬去做,就是一定要把節目做好。砍他的預算,他也不爭吵,倒貼自己的酬勞照做,整個團隊就像是一家人一樣,即使不領酬勞,大家仍願意做下去。這個年代沒有人這樣做節目!

名主持人侯麗芳


(唐賓/攝影)

陳君天很會用人,可以把藝人的優點發揮到極致,點子也很多,很會設計節目,每次寫的稿子,我都會覺得“對、對、對,這就是我想講的。”他不會理財,做制作人做這麼多年,錢都花在節目制作上。他很正派,做節目既不拿錢,也不吃人家豆腐,在這個復雜的電視圈子裏不容易,他是應該受重視的國寶級制作人。

資深藝人陳凱倫


(陳凱倫提供)

我與陳爸爸的合作是在青少年時代,當年想當個稱職的主持人,都是陳爸爸引經據典地在拍攝現場講、現場錄。陳爸爸有個很好的風範,那就是,在攝影棚,他幾乎不發脾氣。像陳爸爸這樣,能用心收集史實資料的人,很難得。如果媒體希望復興傳統文化與倫理道德,導正人心,應該多多地跟陳爸爸取經。

42集史詩性歷史記錄影片一寸河山一寸集錦


歷史的真顏--一寸河山一寸血


一寸河山一寸血(12): 南京屠城 

《新世紀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