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善自然获福(下)

接上文

触犯龙颜无惧 “侃侃言说”

高允经常对皇帝直言进谏。文成帝从容听着他的话,有时遇有冲撞之处或者不想再听时,就让左右将他扶出去。遇有不便当朝讲的,高允就请求私下相见。文成帝对他十分敬重,有时早晨进宫晚上出来,有时几日在宫里。

文成帝曾对群臣说:“现在国家善恶,不能面陈而上表公开劝阻,这不是故意宣扬君主之错而表明自己的正确吗?像高允这样的人才是忠臣啊。我有对错,经常正言面论,哪怕是我所不愿听的也要侃侃言说,不加避躲。我知道自己的过失而天下不知道他在规劝,这难道不是忠直嘛!你们在我左右,我不曾听到一句正论,但见我高兴时求官乞职。你们持弓带刀侍奉我左右,等于是白白站立,却都做到公、王的职位,这个人用笔帮助我匡正错误助益国家,官才不过做到郎中,你们就不自愧吗?”于是任命高允为中书令,仍兼著作郎。

君主信任 百姓爱戴 美名远播

文成帝曾到高允家中,看到只有几间草屋,布被麻袍,厨房里只有一点盐菜。文成帝叹息说:“古时的人有清贫到这样的吗?”立即赐给绵帛五百匹,粮食千斛,拜高允长子高忱为绥远将军、长乐太守。高允多次上表坚决推辞,文成帝不答应。起初同高允一同受到征召的游雅等大多已经官至侯爵,高允的部下有官吏一百多人也都官至刺史二千石,而高允为郎中二十七年没有升过官,当时百官没有俸禄,高允常让自己的几个儿子砍柴采果维生。但尚书窦瑾因事被杀,其子窦遵逃到山谷之中,其母焦氏被收进县衙后放出。其亲朋故旧没有人敢资助他。高允可怜焦氏年老,将其留在家予以保护,六年后,窦遵得到恩赦,才母子团圆。这就是高允的品行。高允的为人被当时人所推崇。文成帝非常敬重高允,通常不直呼他的名字,称之为“令公”。于是“令公”的名号远播四方。

公元465年文成帝去世,高允上表请求恢复先朝的规章制度,建议规定各郡设立博士、助教、招收学生,献文帝听从他的意见,在郡府成立学校。公元467年─471年,献文帝下诏让高允兼任太常,到兖州祭祀孔子庙,对高允说:“这次是检阅德行的行动,请不要推辞了。”后来高允跟随皇帝北伐,大胜而归。从文成帝到献文帝,军国的书信檄文,大多是高允所写。因高允有帮助讨论决定重大政策的功劳,晋爵为咸阳公,加封为镇东将军。

高允不久被授任为持使节、散骑常侍、征西将军、怀州刺史。秋季巡视边境,询问百姓疾苦,到邵县后,发现邵公庙遭毁而未重新塑立,于是说:“邵公贤德,现在对他的庙毁坏而不修复,无法拜祭,想为善的人不就没有盼望了吗?”于是上表请求对邵公庙进行修葺。当时高允已年近九十,仍在劝百姓注重学业。

公元478年,高允因年老请求回归故里,上了十多次奏章,皇上终究未允,最后因病告老还乡。第二年,皇上又下诏用舒适的车征召他,命令各州县沿途照料。到了都城,拜为镇军大将军、领中书监。高允坚决推辞没成,皇上让人扶搀他引入内殿,修改制定《皇诰》。后来皇上下诏让高允进殿时可以乘车,朝贺时可以不拜,又让高允商议制定律令。

皇上又下令说:“高允年龄太大,也已经到了很危险的境地,但他家里贫困,养给供应很微薄,可以让乐部派一个乐队,每五天到高允那里去演奏,使高允心情愉快。”特地赐高允蜀牛一头,四望蜀车一辆,素几杖各一,蜀刀一口,又赐给珍奇食物,每到春秋季节经常送到他的住处。不久又命令朝廷负责膳食的职官,每逢初一、十五送去牛肉美酒,衣服绵绢,按月拨发。高允都将之分送给亲朋好友。当时的贵臣显门之后大都已成为高官,而高允的子弟都没有官爵,其清廉谦让到如此地步。后又迁升他为尚书、散骑常侍,经常请他入宫,备几杖,向他垂问国家政事。公元486年,加封高允为光禄大夫。朝之大议,都前来看望问候。

宽厚仁义 长寿安康

魏朝法律开始时很严苛,朝臣大多被杖罚过。高允经历了五代皇帝,出入三个省衙,五十多年,始终没有遇到过谴责与棒笞chī的处罚。当初,真君年间因狱讼新案太多,开始让中书用经义来决断疑案。高允根据律法评判行刑,三十多年,内外都称赞高允的公正公平。

孝文帝曾在西郊处理事务,下诏让用皇帝所乘的马车接高允到西郊皇帝所在的板殿去观看风景,忽然马受惊狂奔,车翻人伤,伤及眼眉三处。孝文帝与冯太后派御医携药前往护理治疗,抚慰探望。负责驾车者将给予重罪,高允奏称自己并未受大伤,乞请免了驾车人之罪。以前曾命令中黄门苏兴寿负责搀扶高允,曾经在下雪时遇到猛犬而惊惧跌倒,扶他的人都十分害怕,高允安慰劝勉他们,不让上边闻知此事。苏兴寿称接待扶持高允共三年,没有发现高允有过忿怒的脸色,对人循循善诱,诲人不倦,昼夜手里常常拿着书,翻看吟咏,对亲友笃厚,对故旧思念,虚己待人,虽然地位高贵,但志向贫素淡泊,素来喜好音乐,每当有歌唱人来为他歌舞演唱,他常常和着节拍而称赞。又很相信佛家之学,经常安排斋饭请僧人讲诵佛法,平生喜欢善行恶杀。生性又十分疏简,从不妄加交游。

显祖平定青齐后,将其中有名望的大族之人迁移到代州。当时许多士人因流动迁移到这么远的地方,都饥寒交迫。迁来的人中,有许多是高允的妻族之人,都走到高允门前,高允把自己的财产全部拿出来用来周济他们,慰问周到,人们没有不感谢他的仁厚的。高允又对这些迁移来的人根据不同才能上书请皇上任用。当时议论的人都认为刚归顺的人容易产生异心,高允说取材任能,不应当以此来压抑委屈他们。

高允常对人言:“我任中书时有阴德曾救济恩治过百姓性命,如果阳报不差的话,我的寿命在百岁上。”公元487年正月高允去世,享年98岁。高允去世前十天左右,略有不舒适,但仍不愿卧床不起,呼请医生饮用汤药,出入行止,仍然吟咏不止。如此这样多日,夜间去世,家人都没察觉。去世后皇上下诏给绢一千匹,布二千匹,锦五十匹,杂彩百匹,谷一千斛用做送葬之费。魏朝自初建国至此,存亡蒙赐赏的人没有一个人有过这么多,满朝人都认为这是莫大之荣。下葬前,被追赠为侍中、司空公、冀州刺史、将军,爵位如故,谥号为文,赐给命服一袭。

高允信奉佛法,这对他的一生为人处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仁爱积善的美德流芳千古。高允不畏惧触犯龙颜,正义劝谏为民请命,造福一方百姓;面对生死大难,他临危不惧,仗义执言营救数千人命;他注意礼教和推广传统文化,努力推行教育,教化一方民众;他身居高位,却清正廉洁,不谋私利,赢得世人的推崇;他执法评判行刑公平公正,内外称赞。善的力量是巨大的,读高允的传记有如沐春风之感,感慨良多。

高允的事迹在史书中留下了浓重的笔墨,《魏书》对高允传记的书写非常详细。《魏书》中盛赞高允,“史臣曰:依仁游艺,执义守哲,其司空高允乎?蹈危祸之机,抗雷电之气,处死夷然,忘身济物,卒悟明主,保己全身。自非体邻知命,鉴照穷达,亦何能以若此?宜其光宠四世,终享百龄!有魏以来,斯人而已。僧裕学治有闻,聿修之义也。”

行善,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不易;一时一事行善容易,一生一世行善不易。高允毕生行善积德,他的福泽深厚绵长。《菜根谭》上有言,“富贵名誉,自道德来者,如山林中花,自是舒徐繁衍”。世间的财富、地位和名声,如果是通过品行和修养所得,那么就像生长在山野的花草,自然会繁茂昌盛、绵延不断。高允的事迹让人们深受启发,人们当及时行善,一生行善,善心常在,虽然不图回报,但是福泽一定是深厚的。“善恶报施,莫道竟无前世事;利名争竞,须知总有下场时。”富贵名利总有到头时,只有美好的善行美德才会长留人间,影响深远。“做个好人,心在身安魂梦稳;行些善事,天知地鉴鬼神钦。”人生及时当行善,让我们心存善念,努力实践吧。